约4140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慰藉(jiè) 怒涌 风起云涌 蜂涌而至
B.枕藉(jí) 情景 闲情逸趣 晴天霹雳
C.狼藉(jí) 洪涛 宏福齐天 恢宏大度
D.蕴藉(jiè) 律吕 清规戒律 金科玉律
2.“红烛”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列各句中“红烛”的修辞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宋•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B.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C.愁眼垂杨见,苦心红烛知。翻成怕见别离时。(宋•胡翼龙《南歌子》)
D.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南唐•冯延巳《菩萨蛮•娇鬟堆枕钗横凤》)
3.【本课语用专练点】 《红烛》一诗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请运用此法,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写一组句子,反复咏叹,意象任选。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4.余光中说:“古典的影响是继承,但必须夺胎换骨。”譬如闻一多的“红烛”,既有继承又有变化。下列诗句中加点的意象能不能体现这一点?
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阅读《红烛》一诗,完成5~8题。
5.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的,如同诗人的心。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B.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
C.诗人主要抓住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矛盾与冲突”来思考红烛,由此发出种种慨叹,提出种种困惑,这都显示出现代诗人的理性批判精神。
D.这首诗有明了的现实主义色彩。诗人重个人情绪的宣泄,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6.下列各项对诗歌艺术特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求与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
B.重复句的使用、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构成诗歌的突出的外在特征。
C.这首诗歌不但有自由诗的体式之美,而且有中国传统诗的意境之美。诗人通过对红烛这一意象的多层次挖掘,营造了深邃、迷离的意境。
D.这首诗注重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的使用,注重押韵、格律,突破了以往诗歌形式美和节奏感的限制,诗风自由,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