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50字。
《乡土中国》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乡土中国》从“乡土”入手,揭示了乡土社会的“超稳定”特征。小农经济将广大的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一生一世,祖祖辈辈,这样的生产方式造就了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那就是“ ① 社会”。历史一页一页地翻过,但并未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产生新的内容,增加新的要素。有历史学家称这种“超稳定”的历史是“没有 ② 的历史”,千年如同一年,一年遮蔽千年。考虑到几千年来,传统中国的生产方式、价值理念与社会形态的延续性与同质性,用“超稳定”来形容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段,不算夸张。
这样的历史是田园牧歌式的,终结于1840年,鸦片战争让中国社会发生了变革,这种变革是断崖式的。晚清重臣李鸿章提出了一个命题,叫“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是从边恶与国防的角度界定这个“变局”的,但此命题被人们广泛接受,其所指也远远超出了国防的范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尚、生活习气,无不涵盖其中。
1.根据《乡土中国》与此选段的上下文,给横线处填上恰当的二字词语。
① ②
2.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改为两个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费孝通先生以自己对中国社会生活的观感,写作了《江村经济》,再以《乡土中国》介绍乡土中国人的观念。1930年,20岁的他从江南水乡出发,乘火车北上求学。1936年,他带上一份江南水乡农村的调查材料远赴英国留学,比较了工业和农业文明后,他认准工业下乡可以让农民“过河”,想象着亿万农民纷纷抵达工业社会的彼岸。他虔诚地相信,“一个崭新的中国将出现在这个废墟之上”。这个透亮的信念让他一次次做出生命的抉择:在抗战的烽火中回到中国云南;在反内战遭暗杀的危险中,没有移居美国;在国民党的大败退中,没去台湾漂泊;在漫长的右派生涯中,静待风云过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