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小题,约8440字。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淮北市开渠中学暑期阶段目标检测题
九年级语文(上) 第一阶段测试卷 (7704字符15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夯实基础 (35分)
1.下列各项中有误的一项是( ) (1分)
A.“安其居,乐其业”是《老子》里的语句。
B.“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是《庄子》里的话。
C.“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是老子说的。
D.“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是梁启超说的。
2.写出你课外背诵的毛泽东诗词中的连续两句: (1分)
3.根据课文填空。(4分)
⑴《敬业与乐业》中,作者说:“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试举例加以说明。
⑵《致女儿的信》中,作者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怎样理解这句话?
⑶《沁园春•雪》中写景与议论之间过渡的句子:
⑷《雨说》中“雨”请孩子们与它亲近,并随它同行的诗句: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B.《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C.《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著追求。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诗人捕捉了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5.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1分)
A.分外(fèn) 蓑衣(suō) 田圃(pǔ) 禁锢(gù)
B.停滞(zì) 谦逊(xùn) 点数(shǔ) 襁褓(qiáng)
C.妖娆(ráo) 可汗(hàn) 栖息(qī) 昏晕(yùn)
D.喧响(xuān) 草茸(róng) 喑哑(yà) 斗笠(1ì)
6. 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读音都相同的是( ) (1分)
A.隐藏 暗藏 藏族 宝藏 B.盛夏 盛传 盛名 盛装
C.弹起 弹痕 弹道 弹性 D.栖息 栖身 栖止 栖栖
7.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2分)
(1)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2)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大雪过后,天空放晴,那壮丽景色可谓“红装素裹”。
B、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
C、这几天,天断断续续的下着小雨,真是又到了春天淫雨霏霏的季节。
D、一场久违了的大雨,将村里的农田浇了个透,那土地润如油膏般的肥沃。
9.下列用词造句有错误的一项是( ) (1分)
A.酝酿:这次班会经过大家的充分酝酿,组织得非常好。
B.拮据:她的性格十分内向,在陌生人面前常常拮据不安。
(三).(15分) 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演说
雨 果
各位先生:
方才入土的人是属于那些有公众悲痛送殡的人。在我们今天,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不是统治人物,而是思维人物。一位思维人物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动。今天,人民哀悼的,是死了有才的人;国家哀悼的,是死了有天才的人。
各位先生,巴尔扎克的名字将打入我们的时代,给未来留下光辉的线路。
巴尔扎克先生参预了19世纪以来在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一代,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希留之后一样,——就像文化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精神统治者继承了武力统治者一样。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人;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他的理智是壮丽的、颖特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全部书仅仅形成了一本书:一本有生命的、有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化走动、来去,带着我说不清楚的、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的感觉。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形式与一切风格,超过塔席特,上溯到徐艾陶诺,经过博马舍,上溯到拉伯雷;一部又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骤然之间就是现实的帷幕撕开了,留下一条宽缝,立时露出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就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的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到目的地,抓住了现代社会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象,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