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兰亭集序》教案
 
教学目的
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学习本文的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创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说个故事。汉代有一位著名的将军李广,一日与军士夜行,忽见前有猛虎当道,状如欲搏人,李广大惊,急掣雕弓,搭羽箭,一箭射去,正中老虎,箭杆深深地没入虎身。待近前细看,那老虎原来不过是一块大石头。松一口气之后再射,再也无法射进去分毫。
再说一个书圣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见课本注一。353年,王羲之邀请了四十一位亲朋戚友(其中包括当代的书法家和诗人), 在绍兴西南的兰亭举行野外盛会。这是一次名人高士的集会,他们列坐在溪水两旁,把酒杯放在水上,顺水而下,每人依次饮酒作诗。写不出诗的人,都要被罚酒,大家兴致勃勃,喝了不少酒,做了不少诗。这些诗,被编成一个集子,就是《兰亭集》。王羲之带着醉意,乘兴挥毫,为这些诗集作序,写成〈兰亭序〉。这就是被历代书家推为“行书第一”的兰亭集序帖。
(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艺术中的艺术,精品中的精品。
其点画注重提按顿挫,精到而多变,寓刚健于优美。结构生动而多姿,同一字形,绝不重复;章法疏密有致,自然天成;行笔不激不厉,挥洒自如,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潇洒俊逸的气度,高雅,清新,华美,蕴藉。从形质到神韵均成为后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古人形容它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浮云,游如惊凤”,是王羲之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只可惜, 唐太宗生前十分喜爱,死时把它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我们只能从唐人的摹本中约略领会其神采了。
  奇怪的是,几天之后,王羲之重新书写本序,却总也比不上他当天即兴完成的作品。原因何在?
事过境迁,缺少了彼时的那一份“情”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呢?悠悠千载之后,我们只能从序文本身去探求了。
二、范读课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