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37张。本课件制作精美,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实用效果不错。附带《长亭送别》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能力训练点 
        1.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德育渗透点 
        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二、教学重点: 把握、鉴赏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 术境界。 
三、教学难点:体会莺莺别离时的心情,理解其反封建的叛逆精神。 
四、教学设想: 
 1、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2、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有关知识,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疏理剧情。第二课时重点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第3课时重点体会曲词中反映的莺莺心理活动,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反封建的社会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介绍有关知识,朗诵课文,疏通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了元杂剧中的一个个性鲜明、敢于反抗的妇女窦娥的光辉形象,今天我们将学习了解元杂剧中另一个勇于反抗现实的妇女崔莺莺的形象。 
二、介绍王实甫和他的作品: 
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西厢记》来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