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题,约5300字。
枫泾中学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
2006、6、21(出卷:徐建国)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20分)
关于《安塞腰鼓》
                   刘成章
1986年秋,我坐在陕西千阳县城关镇政府一间临公路的小屋子里,花了半上午时间,写成了《安塞腰鼓》。其时正好有同来扶贫的省委宣传部青年干部到我处闲聊,他看了后认为作品开篇的三个字显得累赘。我觉得这意见很好,就把它删掉了。而在我,此文就像我写出的其他散文一样,因此并没有特别的激动和特别的欣喜。大约半个月后,经编辑丛培香女士之手,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出来了。
看似容易,其实,这个小小生命的孕育期已经有八九年了!
早在1977年,我即被安塞腰鼓深深震撼了。那时我在延安歌舞团工作。一天,团里从安塞县请了一些作为腰鼓手的农民后生,让他们给舞蹈演员传授打法。剧团简陋的黄土院子就是教学场所。那天我正在写什么东西,根本没兴趣去看。还是在出门上厕所时,无意瞟了那么一眼,但这一瞟就放不下了,觉得那些农民后生简直神透了,他们舞臂啸风,踢腿喷火,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扑打着我,点燃着我。那是一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剧烈的艺术体验。可我们剧团那几十号基本功很过硬的专业舞蹈演员,却硬是没有一个能学会的。后来经过好几年的练习,虽也能踢打起来,却和安塞农民后生的踢打大相径庭。这些舞蹈演员根本出不来那样的气势和味道,最终知趣而绝望地放弃了。从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安塞腰鼓是安塞农民骨头里生出的艺术,没有那样的骨头,你休想学会。我不知这样的结论对不对,反正,我是被安塞腰鼓彻底征服了。但在此后的八九年时间里,我从来没有想到把它写一写。不过,这八九年,我艺术创作的子宫并没有空着,而隐隐包裹的就是它。
它的分娩其实是很偶然的。
1986年,我给《人民日报》的编辑丛培香女士寄了一篇以千阳重视教育为内容的文章。她认为没有写好,将文章退了回来,让我另写一篇。我忽然想到可以写写安塞腰鼓。怎么写呢?我不想走一般路子,比如先写到了安塞,安塞的自然风光,再写看腰鼓表演,接着写安塞腰鼓的历史传说,而后再写安塞县近半青年都会打腰鼓,甚至连上小学的六七岁的娃娃都会打,其中还写上专业舞蹈演员如何学不会,等等等等。我觉得这样写诚然省力,却是一种没出息的写法。我曾看过一篇外国的写花朵开放的散文,受其启发,我决定把以上那些信手拈来的东西甩开,扔远,视之为庸物,而只留下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一小段,正面描写它。                                     后来每当我想起来都觉得脑门子发紧,觉得自己那时有点太冒失了,简直是给自己出了一道最难的难题,成功的把握几乎为零。但奇怪的是,当年写作时却一点没有费力,只觉得各种词儿像泉水一样从脑子里咕嘟咕嘟往外冒,一气便呵成了。写的时候我甚至还借鉴了《阿房宫赋》的修辞方法:排比,比喻,本体和喻体的倒置,具体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事实证明也是借鉴对了。
我在陕北生活多年,陕北以她的山河五谷养育了我,我在陕北发现了无数闪闪发光夺人魂魄的人类美质,因此当我决定此生以写作为业的时候,我就立誓,要长时间地写陕北,要把陕北那些令人感动的地方统统挖掘在世人面前。而在写《安塞腰鼓》之前,我已接连写了好几篇颇有影响的文章,如《转九曲》、《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等。这些文章不但使陕北骄傲地在新时期美的视野中踏出一方天地,而且都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讴歌改革开放。那个时期,我满脑子都是改革开放。因为天地的巨大变化给我个人和国家都带来了希望,我对改革开放充满了热情。同时,我多年写诗、读诗的经验,或者作为思想积淀,或者作为艺术积淀,都构成了作品的坚实基础。
但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我动笔时的思维处于一种自由状态,沸腾状态,几乎像风一样自由,水一样沸腾。这状态太重要了。我体会,作家必须敏感于这种状态出现的时机,并奋力抓住。抓住它,就等于抓住了自己最高质量的心血。如果错过它,比方让三五年后或者现在再写《安塞腰鼓》,那是断然写不出来的。
(选自2006年第5期《语文学习》)
1、  给加点字注音:(1分)
        (  )
他看了后认为作品开篇的三个字显得累赘。                                   ·
2、  填空:(2分)
作者刘成章在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安塞腰鼓》的写作、发表的经过和写作的_______。
3、多项选择题:(       )(4分)
根据文章内容,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内:
A、写文章其实很容易,你看刘成章半上午就写成了后来大行于世的《安塞腰鼓》;
B、本文中的“分娩”其实是指写成《安塞腰鼓》一文;
C、别人学不会打安塞腰鼓,是指不是安塞的农民后生,打不出安塞腰鼓的精、气、神;
D、安塞腰鼓的特点是热情奔放、轰轰烈烈,有一种野气;
E、《安塞腰鼓》的艺术积淀是指作者多年写诗、读诗的经验及已接连写了好几篇反映陕北风情的文章,如《转九曲》、《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等;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10分)
据说,《安塞腰鼓》发表后,选用它的书籍和网站有百种之多,其中八种为语文课本。大约有20多位朗诵艺术家在各种晚会上朗诵了它。你认为本文在写作上的成功经验是什么。(至少5条)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小到大,你肯定有过写得特别满意的文章。请分析一下当时写作特别成功的原因。(50~100字)(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6~7题。(10分)
校园人和社会人的智慧探索
学习,永远别忘记它。不管别人怎么说大学是个提高综合能力的地方;如果你学习失败了,你就什么也不是。
尊严最重要,但在大学里,要懂得利用这个空间锻炼自己,要让自己的尊严有足够大的承受力。要知道,社会是一个最喜欢打碎人的尊严的地方,除了你自己,没人会为你保留它。不要幻想成为招聘会上的宠儿,当70%的高中生都可以上大学时,你应该明白人们不会去崇拜一个群体的大多数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