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00字。
《论语》心得(七)《人生之道》
古往今来对光阴感叹是最多的感叹,在《论语》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间如流水,悄悄在我们眼前流过,一分一秒从不停歇,没有人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挡它。这句话很含蓄,但是里面包含着多少沧桑?“人世几回伤往事,山行依旧枕江流。”也就是仓山不老,但是人心中很多悲怆古往今来川流不息。《春江花月夜》所发出的感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愿长江送流水。”这样天地悠悠,江山有情,这样一个物蓄流转中,每一个人,一个渺小的人,一个转瞬即逝的生命,我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规划呢?很多时候是苍茫的,有些一旦规划了,就觉得舍弃许多,会留下很多遗憾。 
孔夫子看着流水感叹同时,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吾十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个粗劣的人生坐标,在这样一个坐标中,有几个阶段所要做的事情,特别强调出来。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自己把这一段光阴篆刻成什么模样,你的人生就是什么样。
十五治于学,是孔子自己一个学习起点,也是给学生的一种要求。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没有人生来就了解很多事情,我不过是对古人所有经历的事情非常感兴趣 ,而且我能孜孜以求,一直认真学习而已。像我这样有仁义之心的并不缺少见,但像我这样好学习的人很少见。
什么样的学习是好的学习?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过去导致思维改变就是好的学习。比如:一个观点、一个理论、哪怕一个道听途说的见闻,“入乎耳,发乎口”可以讲给别人听,就是一种学习。而今天只有导致人的整个价值体系的重塑,行为方式变的更有效率、更便捷、更符合社会要求这才是一个好的学习。所以孔子早在2000多千年就提出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学以至用”。现在信息时代可学的东西太多了,信息“过犹不及”,所有好的东西都它的度,与其贪多嚼不烂,把自己的脑子复制一个电脑内存,还不如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溶入自己的生命。学院的教育是有一个规范长度的,长度是确定的,宽度是不定的,每个人在有限的时光学到什么呢?学与思结合的方式是一个非常好的启发,只有走过这样一段的光阴,这样的一个历练,逐渐的提升,有所感悟,才能达到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是我们最熟悉的一句话,几乎每个年轻人到了而立之年,都会问问自己,我立起来了吗?那么怎样才算立起来了,是否要有车,有房,或有了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就算立起来了呢?而立之年对于人的一生又有什么重要的变故呢?
一个“立”是什么样的担当呢?在哲学上,黑格尔曾提出“正、反、合”三个阶段,人最早所受的教育,人的信念都是正的,从我们所听到童话可以知道,相信太阳是明亮的,花朵是娇嫩的,人心是善意的,世界是充满光明的,王子和公主最终是可以在一起的,这个世界没有忧伤。其实这就是正的阶段。从十几岁时候就会出现一种小愤青,这个时期觉得一切都不尽人如意,成人世界对自己欺骗了,充满了丑陋、委琐,充满了卑鄙、欺诈,这个时候青春的成长有它特有的苍凉,人必然表现一种反弹,就是逆返心理。三十是人生“合”的阶段,既不像十几岁时候觉得一切光明,也不像二十多岁时候觉得一切惨淡。三十岁而立,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外在社会坐标给自己的一个符号。从内在的心灵独立来讲,什么样是好的学习?就是把一切学习用于自我。真正好的学习,我注《六经》,另外一种《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很苦的学习,要皓首而穷之,但更高的一种境界是《六经》注我,真正好的学习是融会了所有的典籍以后,用来它诠释自己的生命。三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