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六、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对话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了解“何以”、“何坐”、“得无……耶”的含义。
3.教育学生学习历史人物为维护国家尊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重点、难点]
1.分析人物对话的作用,了解晏子如何一步步由被动转为主动的过程。
2.了解“何以”、“何坐”、“得无……耶”的基本含义。
3.领会课文通过对话展现事件过程和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智慧才能的写作方法。
[教学手段]
朗读、相互质疑、讨论
[教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曾经有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走路?”周恩来略加思索后回答:“走下坡路的人,总是仰着头走路,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着头走路了。”这个记者听后,倍感羞愧。
  其实,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正是这样的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他相关的课文,请把课文翻到P46页,第六课 《晏子使楚》
课文背景、作者简介:
课文注解1;晏婴:(前?——前500)字平仲,春秋时夷维邑(今高密)人。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继父为卿。先侍奉灵公3年,竭力建树新功。继之辅佐庄公,颇受重用。后因谏阻伐晋,庄公不听,遂辞官耕于海滨。及庄公被杀,景公即位,又被起用,并任相国。晏婴为国为民,无私无畏,直言敢谏,恪尽职守,并且擅长外交辞令。《晏子春秋》中“晏子使楚”的故事流传千古。
晏子出使的背景:楚强齐弱
二、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正音。
缚、曷、枳等
三、学生个别示范朗读。
四、学生互相质疑解释加点字及句子翻译,教师进行指正。
晏子将使楚。
将:将要 使:出使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之:代词,指代这个消息 谓:说,(谓不与所说的话紧接,曰与所说的话紧接)
楚王听到了这个消息,就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习:熟习,熟练 辞:辞令 者:……的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