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小题,约13000字。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广东北江中学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试题卷
命题人:黄林平、夏伟娟、向连高、彭望远、刘水连       审阅人:梁建国
必考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波兹曼的诅咒  周国平
  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的《把我们自己娱乐死》是一部声讨电视文化的著作。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确实能够时时听见一声声急切有力的喝问: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
  无人能否认电视带来的便利,问题在于,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
  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变化意味着并且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在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得以进入用文字记载的悠久传统。相反,电视则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值。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在波兹曼看来,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电视却会使我们背离这个目标。那么,电视究竟把我们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
  并不是说娱乐和文化一定势不两立,问题也不在于电视展示了娱乐性内容,而在于电视上的一切内容都必须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波兹曼的结论是,在电视的强势影响下,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而被人们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转变成了娱乐。“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到了这个地步,本来意义上的文化就荡然无存了。
  波兹曼是把美国作为典型来对电视文化进行分析和批判的,但是,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譬如说,在我们这里,通过电视剧学习历史,而历史仅仅作为戏说、也就是作为娱乐而存在,消灭历史的方式再也不可能有比这更加彻底的了。又譬如说,在我们这里,电视也成了印刷媒介的榜样,报纸和杂志纷纷向电视看齐,蜕变成了“电视型印刷媒介”。且不说那些纯粹娱乐性的时尚杂志,只要翻开几乎任何一种报纸,你都会看到一个所谓文化版面,所报道的全是娱乐圈的新闻和大小明星的逸闻。这无可辩驳地表明,文化即娱乐日渐成为新的约定俗成,只有娱乐才是文化即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赫胥黎曾预言: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波兹曼认为,赫胥黎的预言应验了。这个结论也许太过悲观,我相信,只要人类精神存在一天,文化就绝不会灭亡。不过,我无法否认,对于文化来说,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坏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严肃的精神活动都不被严肃地看待,人们不能容忍不是娱乐的文化,非把严肃化为娱乐不可;如果做不到,就干脆把戏侮严肃当作一种娱乐。面对这样的行径,我的感觉是,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
1、下列不属于波兹曼声讨电视文化的理由的一项是(    )(3分)
A、电视直接用图像来影响观众,思考会妨碍到观看的连续性,因此电视有时甚至是忌讳思考的。
B、电视把人们引向了文化的反面——娱乐,一旦文化变成娱乐,文化就灭亡了。
C、电视成了印刷媒介的榜样,报纸和杂志纷纷向电视看齐,文化版面所报道的全是娱乐圈的新闻和大小明星的逸闻。
D、电视的强势影响下,一切文化在不同程度上都转变成了娱乐并渐渐失去其原有的意义。
2、对文章第五段中“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将不再是以书籍而是以电视来作为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
B、电视使得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而被人们接受,使得文化在不同程度上都转变成了娱乐。
C、文化即娱乐日渐成为新的约定俗成,只有娱乐才是文化即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D、到电视使一切文化变成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时,一切文化的本来意义就消失殆尽了。
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波兹曼认为,电视会使我们无法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
B.电视文化与媒介文化的区分是本文展开论述的基础,论述两种文化时作者通过对比突出了电视文化给人造成的不利影响。 
C.面对电视文化席卷天下的状况,作者通过介绍电视文化批判理论,告诫我们在享受电视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要力求防止它对人类文化的损害。
D.文章开头巧借书名发出“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这一“喝问”,峭拔警心,以“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结尾,巧妙点题,而“诅咒”一词更是振聋发聩。
4、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为什么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呢?(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任选3小题作答)
(1)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怀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