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九大题,约5080字。
2006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给加黑字注音。(5分) 1.氛( )围 2.犄( )角 3.匀称( ) 4.栅栏( ) 5.琐屑( ) 6.手腕( ) 7.脑髓( ) 8.颓唐( ) 9.哺育( ) 10.惩罚( )
二、按拼音写汉字。(5分) 1.bào( )负 2.交xiè( ) 3.狼jí( ) 4.晶yíng( ) 5.祈dǎo( ) 6.jiàn( )赏 7.休qì( ) 8.jiè( )尺 9.diàn( )污 10.人声dǐng( )沸
三、解释词语。(6分) 1.白驹过隙________ 2.琐屑____________ 3.轻捷__________ 4.莫名____________ 5.人迹罕至________ 6.栩栩如生_______
四、选词填空。(4分) 1.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______(飘、飞、溜)来一团乌云,风______(吹、推、赶)着它_______(爬、登、跑)上山头。 2.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______(警醒、惊醒、注意、警惕)些,不要受凉。又_____(嘱咐、吩咐、嘱托、委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3.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_____(长、铺、展)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叶也________(多、满、密)了。 4.一个孩子的_______(纯洁、真诚、纯真、纯朴)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五、课文识记。(8分) 1.填空(4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____的散文集《_______》。本文的作者原名___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
(2)《背影》作者_____,字佩弦,是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课文选自他的《______》。 2.按要求默写课文。(4分)
(1)默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段中描写泥墙根一带昆虫的两个拟人句。
(2)默写《春》描绘“春草图”的那一自然节。
(3)默写《济南的冬天》中描写山腰上薄雪情态的句子。
六、选出正确答案,将字母填在括号中。(10分)1.选出都是形声字并且结构方式也相同的一组( ) A.裹 闻 匣 圆 B.旺 明 洁 被 C.草 室 幕 笼D.颈 刻 飘 切
2.朗读下列文字,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
A.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阳光/照着它,雨水/润着它,它是那么/有生气。 B.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阳光/照着它,雨水/润着它,它是/那么有生气。 C.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阳光/照着它,雨水/润着它,它是那么/有生气。 D.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阳光照着它,雨水润着,它/是那么/有生气。
3.依次对下列各句所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北大永远年轻着,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
(3)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4)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A. 明喻 拟人 暗喻 借喻 B.拟物 明喻 暗喻 借喻 C.明喻 拟物 借喻 暗喻 D.明喻 拟人 借喻 暗喻
4.“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对这句话中的“漫长”一词的理解,哪一项正确( )
A. 暑假放两个月,时间太长,无事可干。
B. 用“漫长”一词写出了学生对放暑假的厌恶之情。
C.学校生活丰富多彩,暑假生活单调乏味,因而显得漫长。
D.用“漫长”一词表明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与挚爱。
七、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6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
2.《最后一课》以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精神。
八、现代文阅读。
(一)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ǎi)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gōng)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快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1.根据第1段的两处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1分) 和ǎi( ) gōng( )敬 2.第2段中有两个加点字,其中“那”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