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7000字。 答案为扫描图片,但很清晰。
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06年11月1日上午9:00—11;30】
绵阳市高中2007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全卷共150分。第1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1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4B或5B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4B或5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萎,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扉页(fei)  口头禅     间不容发(jian)    识事务者为俊杰
B.栈道(zhan) 吊书袋     焚膏继晷(jiu)     磨刀不误砍柴工
C.讣告(fu)   盖碗茶     令人咋舌(ze)     小不忍则乱大谋
D.粗犷(gyang)龙门阵     解甲归田(xie)    官错点生死薄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见解不管是否独到,是否有道理,所做的只是      地叫好或廉价地赞扬。
□心中的郁闷如果得不到宣泄,行期积压就会变成情绪障碍,所以及时       情绪十分必要。
□“身在红尘,心在青山”是名蓄满了生活深思的哲言,身在红尘而不想被“红尘”     ,
A.一味 疏导  湮没   品味.                      B.一再   疏通  湮没   品尝
C.一味 疏通   淹没  品尝                        C.一再   疏导  淹没   品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高山流水,知音无限。“知音”典故中俞钟之交的内涵也许仅仅指知音难觅,惺惺惜惜惜;而管鲍之交不仅于此,还包含了知人荐才,屈已奉献,更是可贵。
B.实行导师与研究生互选,既加深了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相互了解除,避免了“乱点鸳鸯谱”,又极大地激发了研究生导师的荣誉感和责偌任心。
C.现在有些青年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津津乐道。对中国许多传统节日则一无所知,这真可谓数典忘祖。。
D.你读音了那么多儒家经典,应该懂得做人要正派的道理。现在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很不道德的。古人不是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中小学复习资料的泛滥成灾,不公使教学走了耗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之路,而且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经济负担.
B.在安理会通过关于朝鲜核试验问题的决议后,通过谈判和对话解决核问题仍然是各方的共识,国际社会展开了新一轮朝核问题的外交斡旋
C.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D.游戏中的暴力现象是一种比色情和电视暴力更具有危害的社会问题,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和反社会人格。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汉语,我为你忧心
身为一个中,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惟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遂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