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12000字。
淳安二中200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钱晓峰  命题时间:2006.11.10  审核人:周晓光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针对张飞暴躁的性格,常采用击将法来说(shuì)服他。每当遇到重要战事,先说他担当不了此任,或说他贪杯酒后误事,使他立下军令状,于是张飞滑稽的模(mú)样随即上演。
     B.担任主编,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是必须在某些领域造诣极深,深负众望者;二是能运畴帷幄(wò),统筹策划,充分调动发挥编写人员的积极性。
C.超女周笔畅的专辑《谁动了我的琴弦(xuán)》名称,很容易让人想起前
些年欧美出版业的奇迹作品《谁动了我的奶酪》。当然这样的取名也绝非剽
(piāo)窃行为。
D.四周的山绵亘(gèn)起伏,而在繁茂的树林中,曲(qū)径通幽,无数山溪或从悬崖上欢呼而下,或忽然销声匿迹,这些行踪诡秘的山溪,是克里米亚许多河流的源泉。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执教近40年的吴老师就要光荣退休了。几十年来,他放弃了许许多多东西,把心血全部       在我们这些孩子的身上。
②《西夏用兵史话》中的一些历史资料比较可靠,虽然不多,但很可贵,因为
它是第一手资料,没有被          过。
③无论隐瞒不报、浮夸虚报,还是冒名顶替、作弊,对这些无所顾忌的       
造假,一些人似乎已见怪不怪,这更加可悲。
A.灌注    篡改    公然               B. 灌注    窜改    公然
C.贯注    窜改    公开                 D.贯注    篡改    公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有的学科为提早开始复习备考,拼命抢进度,校方应立即制止这种寅吃卯粮的作法。
B.我这个人生来就是擀面杖吹火,心直口快,决不赞成你这种模棱两可的态
度,也不做你这种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
试题卷-第1页 (共8页)
C.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D.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无处可逃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国家教委曾发出通知,指出语文学科中古代文化常识部分不作高考要求。
B.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艺人们体味着人间的酸甜苦辣。
C.芭蕾舞剧《泪泉》制作规模庞大,演出以其别具一格的舞台设计和古典的俄罗斯音乐让人目不暇接。
D.孟达今天格外高兴,因为他终于跟自己一起学琴的周星星和好如初了。
5.下面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⑤③⑥①②④   B.⑤①②③⑥④   C.⑤③①②⑥④    D.⑤①⑥③②④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古代小说起源于上古神话,发端于南北朝志怪小说,成熟于唐代传奇、宋代话本,明清章回小说是它的顶峰时期。
B.夏衍,现代剧作家,原名沈端先,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和剧本《上海屋檐下》、《北京人》等,建国后,他将《祝福》、《林家铺子》改编为电影剧本。
C.法国的大仲马和小仲马是一对父子作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基督山伯爵》和《茶花女》。
D.继元杂剧后,我国明清两代的戏曲得到迅速发展,著名作品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试题卷-第2页 (共8页)
被称为寻根派的诸多作家,实际上理论见解和艺术追求并不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承认传统①文化的多元化,并试图通过输入现代意识与改变传统文化的内部结构来发展中国文化。明显的一点是,作家们对二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大都不感兴趣,甚至热讽冷嘲;而对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文化与处于配角地位的佛、道两家反倒甚有好感。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儒家主要注重艺术的社会功用,而佛、道更注重艺术思维方式与艺术表现规律,当作家的眼光从艺术外部转向艺术内部时,自然会抑儒而扬佛、道;另一方面,不排除这么一种可能性,即作家们是有意识地借传统②来反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