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500字。
清远市华侨中学高三第二次测试语文卷
甲        必    考   题( 134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名画背后的微笑
你是不是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曝光率已经够高了?娜就等着看2003年卢浮宫庆祝这个老姑娘的 500岁生日吧,届时低劣的 蒙娜丽莎纪念品就像雪崩一样淹没巴黎每个大街小巷。
有人举出了 一些统计数据,如明信片销售等,来量化《蒙娜丽莎的显赫名声。不过真正去卢浮宫见过这幅画的人就不需要了。倘若你奋力拨开一重又一重举着相机的家伙,挤到前面,隔着几英寸厚的 防弹玻璃,看到了 那幅小画,那种感受绝对比任何统计数字都有说服力。
使《蒙娜丽莎》成为世界名画的 原因有很多。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些事情,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使她越来越出名。达·芬奇当时画了几幅同类作品,主角都是神秘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而从现代艺术的 眼光来看,《蒙娜丽莎》可能是其中最差的一幅。卢浮宫里有一位默默无闻的 美人,叫《米兰法庭上的女人》,她的 容貌绝对比脸似花鼠、没有眉毛的蒙娜丽莎讨人喜欢。
蒙娜丽莎在150年前才开始出名,而 在此以前,779号只是卢浮宫众多藏品中的一幅,直至后来的 两个关键性事件对她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是大众对达·芬奇天才的 疯狂崇拜。到了19世纪初,人们才正确认识到,作为艺术家而言,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更具重要性,他们更高产,也更有影响力。达·芬奇涉猎广泛,但收获不多。他是一个梦想家,优柔寡断,浮躁多变。他的 画总是从墙上掉下来,因为他从来未清楚考虑过画框的材质。他的科学试验一无所终。凡此种种曾经为他带来负面评价。但随着这幅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产生,成功或是失败都退到一边。在浪漫主义者的想象中,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失败,都被神化了,他的一幅作品中,画中人长着一脸非常让人注目的大胡子,看上去很像上帝,很多人都说,那其实是他自己。
使《蒙娜丽莎》成名的第二个原因是:蒙娜丽莎被奉为荡妇的象征。19世纪中期的巴黎是世界艺术的中心。各种各样不得志的 男性作家疯狂迷恋上幻想中的荡妇:她诱人堕落,但又如此难以抵抗。她就是现代的夏娃。蒙娜丽莎,这个来自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庭主妇,被19世纪男人的猥琐想象乔装改扮之后,成为了闻名世界的荡妇,永远微笑着,看着男人们堕落下去。
剩下的 只是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些趣事。1911年8月,蒙娜丽莎失窃,这个话题占据欧洲报纸的头条达数周之久。两年后当她在意大利重新出现时,又一次上了头条。蒙娜丽莎进入我们的流行文化,从大众报纸,傻乎乎的 明信片,到搞笑的卡通,无所不在,而且今后还将进入更多其他的媒体。
1、对第四自然段中的“大众对达·芬奇天才的疯狂崇拜”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达·芬奇涉猎广泛,收获不多,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他的崇拜。
B、虽然他是一个梦想家,优柔寡断,浮躁多变,但是人们接纳了这些。
C、他的画总是从墙上掉下来,他的科学实验一无所终。但是在浪漫主义者的想象中,一切,都被神化了。
D、即使拉·斐尔和米开朗罗琪更具重要性,更高产,更有影响力,但是大众对他们鄙夷不屑。
2、下列不属于使《蒙娜丽莎》成为名画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大众对达·芬奇天才的疯狂崇拜和神化。
B、达·芬奇“梦想家”的特质给画作带来了浪漫主义色彩。
C、“蒙娜丽莎”本人在19世纪被奉为荡妇的象征。
D、《蒙娜丽莎》在20世纪初一度失窃,后又重现于世。
3、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揭露所谓“名画”的真面目,嘲讽世人的 荒唐可笑。
B、说明画作与人物原型的区别,提供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C、叙述《蒙娜丽莎》成名的过程,反映一种文艺规律。
D、介绍《蒙娜丽莎》成名的真相,揭示一种社会现象。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达·芬奇于1503年创作完成《蒙娜丽莎》这幅作品。
B、成名之前,《蒙娜丽莎》只是卢浮宫编号为779的普通作品。
C、实际上,《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画作中最差的一幅。
D、尽管未必是佳作,《蒙娜丽莎》的名声今后还将继续扩大。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7题。(22分)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年四十二,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引其手指之曰:“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当有子,富寿康宁,自今始矣。”丰贾致富,有子二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如相者言。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贵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赀遣之归。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清·张惠言《周维城传》,略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流寓富阳,抑郁无聊 无聊:精神无所寄托
    B益跅弛,不问生产 生产:生活与财产
    C殆不自觉也 自觉:自己意识到
    D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生平:有生以来,平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B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C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D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                   问其与饮食者,皆富贵也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维城优良品质的一组是(3分)
   ①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 ②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 ③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 ④丰           急令如故藏,诫勿言 ⑤吾愧吴翁、焦翁 ⑥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A ①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维城祖上本为富人,后来家中发生火灾,周家资产荡尽。十余岁时父亲离世,他开始学习经商,并因经商而致富。
   B作者并没见过周维城,从他人的转述中了解到他的许多事迹。在作者看来,周维城虽是商人,但身上具有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值得称赞。
   C高傅占曾向作者谈起吴翁、焦翁,二翁均能施舍助人。周维城同样也能施舍助人,只是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
   D焦翁出资让渔人从洪水中救起许多落水者,并将他们留下来,供给饮食,等到洪水退去后,再把他们分别遣送回家。
   9、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大困,寻死富阳。(3分)
   
   (2)奇之,立许字以女。(3分)
   
   (3)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4分)
   
三、古诗词鉴赏(2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11分):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萍。
注:①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②白萍:一种水草,花白色。
10、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首联诗人用“望”、“挥手”等动作写出为友人送行的情景,表达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B、  “飞鸟”隐喻南游的友人。“没何处”写出诗人深切关怀着远行的友人,烟水迷茫,前途未卜,不知何处才是友人的归宿之地。
C、  “远”字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视线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一帆”形容友人只身乘船南游的孤寂。
D、  尾联写诗人想象友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白萍出神,久久不忍离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
11、“青山空向人”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和景?请简要分析。(4分)
                                                                                          12、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写离愁别绪?请简要分析。(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9分)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此词为亡国之后所作,时李煜被囚宋都汴京。
13、对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