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600字。
2007年广东省惠来一中高三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一卷 必考(共135分)
一、古诗文阅读(33分)
(一)、名言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组只选1小题,共可选3小题。6分)
(1)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②海客谈瀛洲,______________ ;越人语天姥,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①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__,战不善,________________。 (苏洵《六国论》)
②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3)①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汤显祖《牡丹亭》)
②子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二)、古诗词鉴赏
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②凤阙:皇宫。
(1)第三联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战争场面的?写出了战争的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两句采用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8题。(21分)
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徵亦喜逢知已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或有言徵党亲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无状,彦博奏曰:“徵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帝令彦博让徵,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他日,徵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帮之兴丧,或未可知。”帝瞿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徵再释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徵曰:“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帝深纳其言,赐绢五百匹。
(《旧唐书》)
(选择题每小题3分)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访以得失 访:询问
B.徵雅有经国之才 经:治理
C.帝令彦博让徵 让:责备
D.或未可知 或:有的
4.下列句另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3项的一项是( )
A.访以得失
B.昼夜勤作息
C.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D.我有亲父母
5.“同遵此路”的“此”指代的内容是( )
A.君臣协契,义同一体。
B.不存公道,唯事形迹。
C.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
D.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6.对于魏徵处理事务时注意“形迹”的问题,温彦博、唐太宗与魏徵自己的看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