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00字。
高考文言短文赏析
胡立德
下面两篇文言短文是2006年上海市秋季高考的选文,现笔者加上短文的题目和作者及出处,补充注释,附上翻译和赏析的内容,以方便读者更好地阅读鉴赏。
李太尉抑白少傅
五代·孙光宪
白少傅①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②中为宾客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④,没于尘坌⑤。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⑥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⑦器。”识者于其答制⑧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⑨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北梦琐言》)
注释:
①白居易64岁(836年)那年,授同州刺史一职,不接受,改授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②大和:唐文宗李昂的年号(828—835)。  ③宾客:官名,太子宾客的省称。  ④笥(sì):竹器。  ⑤尘坌(bèn):灰尘。  ⑥衣冠之士:做官的人。 ⑦宰臣:重要大臣。 ⑧答制:应对的文章。 ⑨汉文:汉文帝刘恒的省称。
赏析:
白居易被压制而不能在政治和官场上出人头地,与欧阳修大力举荐而让苏轼出人头地相比,结果是大相径庭。李太尉对白居易的文章,“盈其箱笥,没于尘坌”,不读不看,理由很简单:“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对一位很有成就的诗人,因为不重视,不满意,竟然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除了嫉妒,还能说明什么?由此可以想象古代官场有时候昏暗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当然,也说明选拔人才时伯乐的重要。本文为了说明白居易的被压制,用贾谊与之相比,说明官场之昏暗非一日之事,而是自古有之;说明任人唯亲在古代绝非偶然之事,而是一种必然。对此,人们也只能“惜之”而已,谁能对昏官抱以希望呢?相反,倒是有人效仿,你看,武大郎开店招伙计的时候,不是比他高的一概不要吗?
2006年秋季高考上海试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文章冠世 (                   )         (2)不跻大位 (                   )
  (3)盈其箱笥 (                   )         (4)为时所排 (                   )
2、下列句子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    )
 A.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         B.所以不欲观览
 C.衣冠之士                           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
译文:                                                                
(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