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00字。
 《孤独的收割人》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衬托的表现手法,品味诗人质朴的语言风格。  
2.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深入生活,贴近人民,才能从普遍劳动者身上挖掘特有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诗人为什么对那收割女的歌声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3.学习如何运用衬托手法来突出主体。
这首诗的标题,英文是“The Solitary Reaper”,中文有多种译法。“孤独的割麦女”(飞白译)“孤独的刈女”“孤独的收割者”等等,从中可以窥见诗难翻译之一斑。全诗八行一节,共四节,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华兹华斯浪漫主义的文学风格。诗人在这里选用了自由流畅的叙述诗体和质朴自然的语言,其丰富的想象、跳跃的意象、变换的句式、自然律动的情绪,给诗作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1写作背景
   华兹华斯生于英格兰西北部湖区一律师家庭,八岁时离家求学,爱好大自然和诗歌。1787年进剑桥大学。1790年暑期徒步游历法国、瑞士、意大利。1791年毕业后徒步漫游了威尔士。他曾多次到苏格兰各地游历,广泛接触大自然和乡村风土民情。这首诗据说就是他游历时的收获;另一种说法认为是诗人读了朋友哈金森的一则日记后写的。哈金森在日记中写道,在一次远足中,他偶然看到一位苏格兰高地农家女在麦田里一面劳作,一面唱歌。歌声悠扬哀婉,凄切动人。这些材料经过诗人点化,成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湖畔派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流派,指住在英格兰北部湖区的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的诗作多描写湖畔,因而得名。创作上,华兹华斯重视想像力,赞美变幻莫测的自然美景,探索人的內心世界,并且善于吸取民歌养料。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个,也是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以后英国最重要的诗人,被誉为“诗的风景画家”。 拜伦、雪莱、济慈、华兹华斯,被认为是四大浪漫主义诗人。他们的诗取代了18世纪平板、矫揉造作的古典主义诗风,为英国诗坛引进了新的语言和内容。
2内容大意
第一节,以祈使句式开头,突出视觉和听觉,描绘一位高地姑娘在田野收割的实景,诗人使用诸如“独自”“凄凉”等字眼,写出收割女的孤寂。
第二节,诗人展开想象,运用反衬手法,一方面写出了姑娘歌声的动听,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听到歌声时难以言传的内心美感。荒凉的阿拉伯沙漠里疲乏的旅人突然听见夜莺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