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00字。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教案
高一语文组 张书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写作背景和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思想教育目标:了解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的特点,体会语言中饱含着的浓烈的悲壮慷慨之情
3.能力培养目标:习本文恰当地运用比喻、对偶、夸张、比较等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的特点,体会语言中饱含着的浓烈的悲壮慷慨之情。
2.学习本文恰当地运用比喻、对偶、夸张、比较等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本文的写作目的及本文的写作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研读法 赏读法
教学课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风吹上无情墓。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
这是民主革命以及黄花冈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黄兴,为纪念广州起义烈士写的一首词。当年,鉴于从1895年以来,起义屡次失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对黄花冈起义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召开会议,计划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决定4月13日(农历3月15日)首先在广州起义,然后向北进军。但是快到起义的日期了,海外捐款还未寄到,机械也未运齐,不得不延期于4月17日(农历3月29日)举行。因为起义领导方面多次变动命令,清军闻讯,先有准备,革命党人寡不敌众,终于失败。起义虽然没有成功,却奠定了武昌革命的胜利基础。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地纷纷响应,不久,清帝被迫退位,中华民国成立。
解题
序文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本文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12月应邹鲁的请求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一书写的序言。
二、生字词辨析
巇(xī):形容山路危险,泛指道路艰难 抔(póu):用手捧东西
踬(zhì):①被东西绊倒,②跌倒;失败 肇(zhào):①发生;引起,②开始
杌陧(wù niè):(时局、局面、心情等)不安定
蛰(zhé):像动物冬眠一样隐居起来
三、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1、解释字词
踬踣者履:跌倒,比喻事情不顺利,失败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直:简直;惊、泣:使动用法,使……震惊,使……哭泣
与武昌革命并寿:一同永垂不朽。
顾自民国肇造:开始建立
不能继述先烈遗志:继承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