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题,约15470字。
客观试题大演练(二)
试卷类型:A 答题时间:100分钟 总分:150分
命题人:董宝礼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逡巡 梭子蟹 教唆犯罪 怙恶不悛
B.窗棂 红绫绸 高屋建瓴 身陷囹圄
C.髀骨 蓖麻油 奴颜婢膝 俾众周知
D.稽首 燃豆萁 自古迄今 锲而不舍
1.B(A项读音分别为qūn、suō、suō、quān,B项都读líng, C项读音分别为bì、bì、bì、bǐ,D项读音分别为qǐ、qí、qì、qiè。)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倔强/强暴 将官/将信将疑 曲意逢迎/曲突徙薪
B.卒读/暴卒 兴旺/兴师动众 丧权辱国/丧心病狂
C.关卡/卡尺 喷香/激情喷涌 锱铢必较/彰明较著
D.炮灰/炮击 降价/降龙伏虎 教学相长/教条主义
2.B(A“曲意逢迎/曲突徙薪”的“曲”音相同,其余2组加点词的音不同;C“锱铢必较/彰明较著”“较”音同,其余2组加点词的音不同;D“炮灰/炮击”中的“炮”、“教学相长/教条主义”中的“教”音同,另一组音不同)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柏林 伯乐 船舶 淡泊名利
B.小憩 迄今 休戚 同仇敌忾
C.胴体 恫吓 炯炯 迥然不同
D.笑靥 梦魇 赝品 义愤填膺
3.A(A .bó、bó、bó、bó,B. qì、qì、qì、kài,C.dòng、dòng、jiǒng、jiǒng, D.yè、yǎn、yàn、yīng)
4.下列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劲敌 jìn dí 辞藻 cí zăo 同胞 tóng bāo 别扭biè niu
B.畜牧 xù mù 果脯 pǔ 奢靡 shē mí 殷红yān hóng
C.模样 mú yàng 友谊 yǒu yì 叨扰 tāo răo 踟蹰chí chú
D.拘泥 jū ní 撒野 sā yě 旋转 xuán zhuàn 答应dā yìng
4.C(A.劲jìng、B.脯fŭ、D.泥nì、转zhuǎn)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馥(fù)郁 沏(qì)茶 钟灵毓(yù)秀 削(xuē)足适履
B.回眸(mú) 毗(pí)邻 恬(tián)不知耻 含英咀(jǔ)华
C.喟(kuì)叹 奇葩(bā) 如椽(chuán)之笔 里应(yìng)外合
D.诤(zhèng)友 商榷(què) 夙(sù)兴夜寐 身陷囹圄(wǔ)
5.A(B.“眸”读“móu”,C.“葩”读“pā”,D.“圄”读“yǔ”)
二、(15分,每小题3分)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装帧 跻身 手不失卷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海涵 磋商 入不敷出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C.坐落 幅员 秘而不宣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D.服帖 讫今 势在必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6.C(A.失—释,B.力—利,D.讫—迄)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收迄 戮力同心 委曲求全 树倒猢狲散
B.脉膊 闲情逸致 釜底抽薪 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C.星辰 标炳青史 纷至沓来 牵一发而动全身
D.坐落 鸿篇巨制 意气用事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7.D(A迄→讫,B膊→搏,泱→殃,C标→彪)
8.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季羡林上了清华后,最使他感到遗撼的是没能赶上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开办时期。
B.本届获奖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尤其是在科技创新领域已展露头角。
C.加快发展的愿望不能脱离农村的实际。假如采取竭泽而鱼的政策,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D.你知道吗?人体会对辘辘饥肠做出反应,先“拿”出蛋白质去燃烧热量,然后才会燃烧到脂肪。
8.D(A.撼—憾,B.展—崭,C.鱼—渔)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玲珑 寒署表 激流勇退 临渴掘井
B.蜜饯 势利眼 其貌不杨 探囊取物
C.献媚 操纵台 惟妙惟肖 砥柱中流
D.燥热 冷不防 复水难收 独具只眼
9. C(A“署”应为“暑”、“激”应为“急”;B“杨”应为“扬”;D“复”应为“覆”)
10.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泥淖 荒诞不经 晓以厉害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B.寒暄 绵里藏针 蜗角虚名 胁天子以令诸侯
C.临模 郑重其事 老羞成怒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行迹 茅塞顿开 歃血为盟 初生牛犊不怕虎
10. D(A项中“晓以厉害”应为“晓以利害”,B项中“胁天子以令诸侯”的“胁”应为“挟”,C项中“临模”的“模”应为“摹”。)
三、(9分,每小题3分)
1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事实上我们都需要忏悔,因为在现实社会中,不怀有歧视的人并不多。而这又是个不可解决的矛盾:一方面人类社会不可能,也不应该取消价值标准;另一方面价值标准又是歧视与隔离的原因。
B.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只要你这样问了,答案就肯定是:有。因为这疑问已经是对意义的寻找,而寻找即意味着意义的诞生。
C.人们爱说好的山水画有咫尺千里之势;离开了欣赏者,咫尺的山水画,哪里来的千里之势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