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8600字。 以单元为整体教学,容量大,实用性强,符合大语文整体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学习和提高。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教案
             深圳市中海怡翠学校高中试验部  泰山
目录: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之唐诗导学………………………………………………………2
第 1 课 王维诗四首……………………………………………………………………………5
第 2 课 李白诗四首……………………………………………………………………………10 
第 3课 杜甫诗五首……………………………………………………………………………14
第 4课 即景抒情诗四首………………………………………………………………………19
第 5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22
第 6课 边塞战争诗四首………………………………………………………………………24
补充拓展材料1《古诗词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27
补充拓展材料2   《从王维作品浅谈山水田园诗歌的特点》…………………………………29
补充拓展材料2《李白-----专题》………………………………………………………….32.
补充拓展材料2《古诗鉴赏题十大规律》……………………………………………………37.
补充拓展材料3《古诗中的船意象》…………………………………………………………40
补充拓展材料4《谈谈王维诗中的“空山”境界》…………………………………………43
补充拓展材料5《意象“月亮”入诗词 彻照古今情悠悠.……………………………44
补充拓展材料6《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46  
补充练习材料7…………………………………………………………………………………57
影音补充材料1《唐之韵》1—20集
影音补充材料2《百家讲堂---唐诗鉴赏》
影音补充材料3《百家讲堂---杜甫》
影音补充材料4《百家讲堂---杜甫》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不同特点和风格的唐诗,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对唐诗的历史,对诗人的创作经历,对不同的风格流派加以了解,培养学生宏观把握,鉴       赏的能力。
3.通过对意象,意境和象征手法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作品。

单元教学重点:
1.诗歌鉴赏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以解读,要学会知人论事的方法,注意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要注意表现形式和技巧,又不仅仅停留在意象和象征的把握上;要充分调动联想,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2.诗歌意象的分析是解读一首作品的突破口。因此,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时候,抓住作品中的意象,进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难点: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要学生在欣赏诗歌时一定不要把二者隔离开来,我们欣赏诗歌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整体的意境美。

单元学法指导:
诗歌是抒写心灵的艺术,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它是最富有灵气的。诗歌之美,美在内容含蓄而隽永,形式灵活多变。在诗歌的学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学习诗歌不能缺失情感和感情
    诗歌的本质是情绪和感情的抒发,是人类某种共同的宝贵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通过诗意的内容感受体悟诗作之美。诗是激情的流露,无论读诗,还是写诗,都是为了唤起一种美好的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学习诗歌不能缺失想象和联想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诗句间的跳跃性很大,这子种跳跃性常表现为情感是断裂。因此,在学习诗歌时,就应尽量调动丰富的想象去填补诗人流下的空白,用想象去演绎诗人的情感和诗歌体现的社会生活。

三. 学习诗歌不能脱离对意象的解读
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与客观物象的融和。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里的世界的,在读诗歌时,要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加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对诗歌作出多义性的解读并揣摩诗人的情感。

四. 学习诗歌不能脱离自身的情感
诗可以言志可以传情,也可以写人生。要品读诗歌,感悟人生,要通过对诗歌作品以及相关内容的大量阅读,形成自己对诗人及作品的独特观点和看法。

单元教学时数:10课时

单元授课时间:2006.11.27-2006.12.10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之唐诗导学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见存世唐诗五万四千余首。这不过是唐诗的一部分,但我们从中已经可以大略窥见当时诗歌繁荣的面貌。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但他写得最好的诗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写不遇的悲怆,但其中蕴含的是自信和抱负,情怀壮伟,有一种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的伟大孤独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陈子昂和张若虚艺术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信息。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着蓬勃生机。《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浣纱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喧闹着归来;渔人正分开荷叶摇舟远去。山村之夜,如诗如画。他还有一些诗,宁静中带几分禅意。在唐代的重要诗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位。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诗人,有些诗写得慷慨激昂,有的诗表现出浓烈的人间情思。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时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过故人庄》写作客田家的喜悦,恬静的农舍,真挚的友情,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春晓》写春日那种明媚静美舒畅的感受。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暮烟笼罩中的一抹树林,一轮水中月影。在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