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600字,从学生的角度探究学习,也可以直接指导教学,很详尽。
教学指导
一、学习这篇文章,应首先让学生了解中世纪后期的英国社会,了解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本文是戏剧节选,还必须让学生了解全部剧情。了解了有关内容,才能纵观全局,准确把握,进而分析和鉴赏课文。
二、通过比较法学系文章。把本文与以前学过的一些爱情悲剧课文比较学习,才可深入理解剧情,揭示作品的批判意义。
三、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情,可以更好地品味莎士比亚戏剧诗化语言的特色。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必须训练他们的主动思维习惯,这样也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很好体现。
独立试航
问题导读
1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 英国伟大的
和 , 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 、 ,四大悲剧 、 、 、 及悲喜剧 。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2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优秀的 。开头一篇小序,叙述了故事发生的 、 和 ,以及成诗的经过。全诗357句,1765字,沈德潜称为 ,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 。
我发现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讨
主干知识
1 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品
2 文章中蕴含着的人文主义思想
3 品味剧本中诗化语言的特点
4 把握剧情,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
5 铺陈、比、兴的手法
6 分析人物形象,欣赏人物语言
7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8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9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揣摩人物心理
创新解读
1《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孔雀东南飞》同是爱情悲剧题材,试比较鉴赏两篇课文的异同。
两部作品虽然时隔千年,地阻万里,但却存在着诸多相同之处。
内容性质相同,都是爱情悲剧。《罗》剧叙述了一对青年恋人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私自完婚,然而却因两家是世仇而无法结合,最终为追求自由爱情而双双殉情。《孔》诗叙述了汉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其妻刘兰芝恩爱相处,却被焦母活活拆散,最后在刘兄的逼迫下一同走上了绝路。因此,它们都是爱情悲剧的代表作。
故事结局相同,都以青年恋人双双殉情为代价换来两家的悔悟与和好。《罗》剧中面对悲惨的场面,两家世仇在亲王的训导下双双悔悟,痛悔之心,溢于言表。《孔》诗虽然没有《罗》剧这样明确,但末段“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中的“求”字,也暗示出焦刘两家的后悔与和解。
表现手法相同,都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罗》剧所创设的背景和环境具有典型的时代特点,但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却充满了鲜明的理想色彩;尽管主人公的结局是悲剧,但封建贵族之间的世仇却从此消除,爱情的理想也仍然得胜。《孔》诗主体上以浓烈的现实主义叙述了封建家长制对主人公的迫害,但最后一段写两家合葬,墓上桐柏交荫,鸳鸯双飞,象征两人的爱情永久不渝,也反映了人们争取爱情婚姻自由的必胜信念。因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两作中都浑然融为一体。
主题思想相同,都通过青年爱人的死来抨击封建家长的专制和封建婚姻包办制度,抒发了人们对自由爱情婚姻的热烈追求,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当然,两作的不同点也是较为明显的。
悲剧过程不同。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都双双殉情而死,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是因误会而产生的,因此其命运是偶然的而不是悲剧性的;而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死则是必然的,在强大的封建势力压迫下,他们的自由爱情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因此,《孔》诗更具有悲剧性。
塑造的人物性格不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新思想的代表,处处充满了青春和活力,为了追求自由爱情,他们敢于不顾家族的世仇,敢于大胆违抗父命私自结合,虽然因偶然的失误而走向死亡,但他们身上始终洋溢着新时代热烈的理想气息。刘兰芝和焦仲卿身上虽然也有反抗精神,但这种反抗是消极的,带给读者的除了渺茫的希望外,更多是悲愤和痛惜。
探究拓展
从节选部分来看,罗密欧一会儿粗暴,一会儿温柔,如何理解这个人物形象?
要点透析
品读罗密欧对朱丽叶倾诉真情的一段台词,体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活动?
精彩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