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40个字。
过万重山漫想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思路,把握课文的创作意图,以及为达此意图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透过“媒质”(过三峡)而看清实质的阅读能力。
2、领会“第一个敢为人先”的精神实质,深刻认识并领会第一个对于后者的奉献精神及重要意义。激励学生在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扬首创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掌握借助媒质而表意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备课资料
1、 作者简介
刘征即刘国正,1926年出生,北京人,诗人、杂文家、语文教育家,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多年从事教材编写和教学研究工作。
2、关于“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关于“三峡”
①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全长193公里,最窄处仅百米左右。群山夹峙,水流湍急,风光绮丽,气象万千。
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记载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
1、“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一课时
一、题解:
1、 “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2、 “漫想”――托物而言他
二、听录音,熟悉课文
1、 词语积累:
词藻 连绵 耸峙 啃噬 端倪 洪荒 混沌 追溯 无恙
摧山坼地 转瞬即逝
2、 正音:
夔门 kuí 耸峙 zhì 攲侧 qī 无恙 yàng 篙工 gāo
抟 tuán 坼 chè 燧 suì 翎 líng 端倪 nì
3、 板书《水经注·江水》片断,理解三峡之奇、险
三、介绍创作背景
1、本文写于1980年12月,当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刚刚提出,很多人心里没底,有一种求稳求实的情绪,作者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自身深厚的诗文功底写下了这篇鼓励大胆创新、大胆尝试的文章。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重大决策――今后我党的工作重心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重整山河,百废待兴,对于一个搞惯了阶级斗争的国度来说,搞经济建设我们面临着一个前无经验可鉴,周围有强大压力的严重局面。是畏首畏尾,踱步不前,还是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是闭门造车,还是改革开放,党中央将要做出一个前无古人的大胆尝试――勇敢向前闯,甘做第一个。
3、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提出了《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团结一致向前看》,为后来“改革开放”,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的提出扫清了思想上、认识上的障碍。有人担心搞市场经济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