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50个字。
《陌上桑》教学设计
刘纯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读这首民歌。
2.通过咀嚼民歌的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掌握“汉乐府”常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汉乐府”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字的品味,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一定的想象能力。
3.通过诗歌的诵读,培养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赞美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对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行为的憎恨。
2.通过领会诗歌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二、学法引导
诵读品味、点拨引导。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通过反复吟咏,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美韵律和意境,并做到通畅地背诵诗歌,为加深体会诗歌感情内容提供可靠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反复朗读,从朗读中欣赏罗敷的美,憎恨官吏的丑。
2.学生自学.老师质疑点拨。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学生掌握一定的汉乐府的常识。
2.反复诵读,课堂上能够背诵。
(二)整体感知
这首民歌刻画了秦罗敷这一形象,她美丽、善于劳动,言辞锋利,对于不轨之徒敢于斗
争,且善于斗争,人民通过她的口说出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三)教学过程
1.介绍“汉乐府”的文学常识
“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正音。
出示投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