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40字。
3.飞红滴翠记黄山(苏教版九年级上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并分析本文的基础上既能用恰当优美的语言描述黄山美景,又能用精炼的短语概括黄山奇观的特征。
2.能根据文章说出创造黄山之美的原因。
3.能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谈谈自己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黄山掠影
先组织学生解读江泽民的诗《登黄山偶感》,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游黄山的所见所闻或从网络、书籍所了解的来谈黄山。
登黄山偶感
江泽民 (辛巳四月廿七于黄山)
黄山乃天下奇山,余心向往久之,终未能如愿。辛巳四月廿五,始得成行。先登后山,再攀前峰,一览妙绝风光。见杜鹃红艳,溪水清澈,奇松异石,和风丽日,山峦起伏,峭壁峥嵘,云变雾幻,豁然开朗,此黄山之大观也。江山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更感祖国河山之秀美,特书七绝登黄山偶感一首以记之。
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
二、亲历黄山
1.老师播放《话说长江》中的“飞红滴翠记黄山” 录像,要求学生认真观看。观后谈谈录像中令自己难忘的镜头。
2.追溯镜头
老师组织学生从文章中找到描写这些难忘的镜头的语段,首先认真朗读一遍,然后圈画能表现这些景物特征的词语或短语,最后分析描写景物的角度,分析巧妙的修辞及其作用(一般来说,学生所说的难忘的镜头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日出)。
(1)镜头一:奇松
老师出示迎客松、团结松、梦笔生花等黄山名松,学生阅读第7、8 自然段,用精炼的词语或短语概括奇松“奇”在何处。(提示:“奇” 在生长地海拔高,长在峭壁岩缝中、有奇崛而刚强的生命态势、形态各异。)
文章哪些词语、哪些修辞有效地表达了奇松之 “奇”?为什么?
(2)镜头二:怪石(注:网上由很多图片,这里不再重复。)
老师也出示相关图片,要求学生阅读9——13自然段,并教学生“读嶙峋峥嵘的岩石,读它们的容颜,读它们为什么耐得住永恒的寂寞,为什么会有好的气度”的读书方法。
(3)镜头三: 云海(注:网上由很多图片,这里不再重复。)
组织学生细读第15自然段,用精炼的词语或短语概括云海 之“绝”。
(4)镜头四: 日出
老师出示黄山日出过程的几张图片,学生阅读16、17自然段,摘引文中的有关语句描述黄山日出。
结合文章,谈谈人们喜欢看日出的原因。
四、探究黄山之美的形成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文章2、3、14自然段,用简要的语言从多方面归纳黄山之美的原因。(提示:伟大的自然创造力,人们智慧的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