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90字。
《长亭送别》教案
语文组 张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长亭送别》,进一步了解元杂剧中“生、旦、丑、末”等戏剧角色和“云、科”等戏曲吟唱道白手法。
2、通读全文,理解情节,分析剧中人物形象,体会主人公在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微妙心理。
(二)能力目标
1、品位曲词多用修辞,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而富于文采的特点。
2、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欣赏情景交融的特点。
(三)德育目标
1、理解文中主题,领悟剧中的矛盾冲突和莺莺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2、欣赏优美曲词,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欣赏曲词特点,品味艺术魅力
2、积累有关知识,品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了解情境相生的艺术原则并加以运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反复读课文,积累有关知识,把握课文情节、内容,为鉴赏课文打好基础。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首诗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怕见之不易,更觉别离之难,东风无力,人生何堪?唯效春蚕、蜡烛,终生相待。殷殷嘱托意难尽,但求青鸟常往返。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李商隐在此诗中更是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风渐起,黄叶飘零,又一对相亲相爱的人儿就要别离了,他们是否会像那些伟大的诗人一样畅叙别情呢?打开课本,请看《长亭送别》(板书)。
二、解题(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
1、学生介绍王实甫――“花间美人”
2、学生介绍《西厢记》
3、教师小结(出示幻灯片一:王实甫,幻灯片二:《西厢记》)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播放录音磁带)
2、分角色朗读。
要求:结合注解,弄清句意,并把文中化用的诗句和运用的典故画出来。
3、明确本文所化用的诗句及典故(由学生自行提出,教师归纳并用投影显示)
(1)化用诗句:
“碧云天、黄花地。”由范仲淹《苏幕遮》词“碧云天、黄叶地”化用而来。
“阁泪汪汪不敢垂。”语出宋人《鹧鸪天》“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蜗角功名,蝇头微利。”语出苏轼《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