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880个字。
《课程标准》十部名著导读
1 《朝花夕拾》导读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初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少年时期,家道中落,祖父被拘,父亲一病不起。青年时期,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辗转奔波。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后又弃医从文,意在以文艺改变国民的精神。1918年5月第一次以笔名鲁迅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后结成小说集《呐喊》、《彷徨》。鲁迅中后期的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深入地剖析了各种社会问题,充满着韧性的战斗精神。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
二、创作背景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大学。这10篇散文,曾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在《莽原》杂志上。1927年广州“七·一五”政变之后,鲁迅因营救被捕学生无效,愤而辞去中山大学教职,在白色恐怖中又将这10篇回忆散文汇拢,加写了《小引》和《后记》,编成一集,改了一个更好听的名称:《朝花夕拾》。
三、思想内容
这十篇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世态图和风俗画。虽然是回忆性散文,但是有现实的战斗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它的思想内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朝花夕拾》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具有对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意识。鲁迅以小时侯读过的《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丑恶和残忍。作品着重分析了“哭竹生笋”、“卧冰求鲤”、“老菜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批判这本孝子教科书“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尖锐的抨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通过百草园的无限生机、雪地捕鸟的妙趣横生,写出了无限的童趣。其目的是与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封建的教育扼杀了儿童的天性,陈腐的教育内容禁锢了儿童的思想,实际是鲁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和否定。《五猖会》写“我”对五猖会的精彩内容心驰神往,而父亲却要“我”背出“一字也不懂的”《鉴略》的内容,“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表现了家长与儿童在心理上的隔膜,批判了强制性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无常》中,作者怀着强烈的兴趣对乡间迎神赛会的活无常的装束和神态作了传神的描写,表现了无常鬼对“下等人”、“乡巴佬”的同情,从而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实,嘲讽了那些打着“公
2 《繁星·春水》导读
一、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她出生于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家庭。冰心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元老,新文学运动的先驱, “五四”时期第一个活跃于文坛的女作家。她的一系列“问题小说”是《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姊》、《最后的安息》、《超人》、《往事》等。冰心的小说清新、隽永,情节单纯,寓意深邃,富有生活的哲理和诗意。20年代初,冰心在新思潮的影响下,思想活跃,同时她受到日本短歌和俳句,特别是泰戈尔的短诗《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表现零碎思想的小诗。为了收集零碎思想的火花,她随时随地将涌溢出来的思绪,用三言两语的形式写下来,创作了《繁星·春水》诗集。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冰心最喜爱的文学形式是散文。较早的一篇《笑》是新文学运动初期有名的用白话写成的散文。后来的《梦》、《往事(二)》、《寄小读者》、《山中杂记》等,都能给读者一种近似抒情诗和风景画的美感。母爱和童贞之类的内容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冰心散文文笔轻倩灵活,文字清新隽丽,感情细腻澄澈,充分发挥和吸收白话、文言的长处,显示了较高的文学修养。冰心不仅是一位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的作家、诗人,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卓越的教育家。
二、作品主题
《繁星·春水》共收录了小诗350余首,冰心称它是一些“零碎的思想”,但却有一条鲜明的线索加以贯穿,即对母爱、童贞和自然的歌颂。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3 《西游记》导读
一、作者简介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他一生性情诙谐幽默,酷爱野史奇闻,使他能借助神话故事抒发对现实的不平与愤慨,曾自称“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他的著作,今存的有《西游记》和《射阳先生存稿》。
二、写作背景
《西游记》写于嘉靖年间,虽然采用了传统题材,却是时代的产物。吴承恩生活的弘治到万历时期,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十分黑暗的时期,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也开始出现,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思想意识开始活跃起来。吴承恩对当时政治的腐败和世风的堕落十分愤慨,发出“近世之风,余不忍详言之也”的沉痛感叹。
三、内容简介
1.故事梗概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古典章回体小说,共一百回,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至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讲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等故事,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则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得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