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700字。 
邢小雷2007高考阅读与作文材料精备(之二) 

知人论世。只有充分了解名人,走近大家才能读懂他的作品,才能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才能内化为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气质。为此围绕古代文学十二位巨匠的生平事迹、作品贡献、影响地位等,编写了一系列阅读与写作素材精讲精备。具体内容包括:"作家简介""成名缘由""作品在线""趣闻轶事""精彩语句""学生佳作"等。可同时解决学生阅读无方法和写作无素材的问题。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泪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道济天下之溺;李  煜:人生长恨的亡国之君  话到沧桑的词中之帝;郦道元:游祖国壮丽之山川  著宇宙未有之奇书;柳宗元:一腔心事付幽胜 多少凄楚烟水中;陆 游:万里关河孤枕梦  江声不尽英雄恨;欧阳修:白发戴花君莫笑 人生何处似樽前;欧阳修:白发戴花君莫笑 人生何处似樽前;陶渊明:孤标傲世偕谁隐  独向田园觅超然;苏 轼:诗人在贬谪中的顿悟 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王羲之: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袁宏道:"公安派"之领袖  "性灵说"之鼻祖。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山西阳城一中  邢小雷 
一、作家简介 
◆    人物导语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今安徽亳县)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下同),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皇帝,惟独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这个学生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他的书了。果然,第二年他就得中进士,见到了皇帝。这位学生就是日后的北宋伟大的改革思想家范仲淹。 
●   作家档案 
范仲淹: 989年─1052年 
字号:字希文;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谥文正;后追封楚国公 
时代:北宋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活经历: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年),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年),吕夷简罢相,范仲淹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迫使离朝,“庆历新政”即此结束。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 
作品:《范文正公集》。其中《岳阳楼记》、《四民歌》、《渔家傲》等比较著名。 
名望: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二、成名缘由  
▲    贡献概述 
任职期间,他提出了一整套以防守为主的主张抵御了西夏的袭扰,博得了宋仁宋“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的赞赏。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迁参知政事,施行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血、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项改革措施,后终因受诽谤而罢执政。事虽未成,范仲淹庆历新政实开王安石熙宁新法之先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