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600字。
最 受 欢 迎 的10首 唐 诗 欣赏
江苏省阜宁县明达中学 崔巍嵩
1992年,香港一家文化机构举办了一项“最受欢迎唐诗选举”,结果投票者从成千上万首唐诗中选出了这10首:1、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3、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4、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5、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6、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7、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8、李坤《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9、李白《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0、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国的文豪们以及文化人对此极为欣赏,作家刘心武就曾撰文赞叹。他认为:这10首唐诗实在是常诵常新,即使过录一遍,灵魂也总是有一种难言的欣悦。从一定意义上说,这10首唐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并且也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望的高度。
1、游 子 吟
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乐府诗,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用简括的语言勾勒出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裳的场景,抒发了游子思乡念亲的至深情感。首联,“游子”,本谓远游的客子。《史记》“游子悲故乡”。也许慈母意想到了游子的奔走之劳,风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此,诗一开头,就似笼著一层淡淡的哀愁。另外,就唐诗看,“游子”也可指离乡远游的举子。有唐以来,开科取士,游子不绝于途,辗转流徙,饥寒相侵,倍受艰辛,“古若不置名,道路无欹倾”。诗人以其亲身体验和感受,把游子的悲苦和哀愁加以浓缩和“转嫁”,让人细味和借人传达,如此,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实况,赋予了诗的社会意义,表明了自己对生活的评价。接著,诗人进行了合理的想像,揭示了慈母情爱的含蕴,原来临行缝制的游子衣上,密密匝匝飞走的针线,竟是慈母的丝丝缕缕情思。“游子无寒衣”,“游子暮何之”,也许就是慈母系情的“意恐迟迟归”的内涵。“短章蕴藉”(《白石道人诗说》),是诗意的生发,更是意境的升华。末尾二句,从意义上说,是从“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化出,但较之原诗句,比拟切当,对比强烈,形象更为鲜明;而且“游子不言苦,家书但云安”,要解脱和抛却的是悲苦和哀愁,知难而前,锐意进取,冀报恩于万一,给人以奋发和鼓舞,因此,诗句的思想意义也更深刻和积极。
此外,就诗的艺术性看,有两点值得注意。这既是“雅俗共赏”的一个原因,也可窥见诗人的艺术探索之一斑。
一是浓情淡化,引起广泛的共鸣。共鸣,是文艺作品在读者身上引起的共同激情,和作品主人公一起体验他的痛苦、磨难和愿望等;浓情淡化,是指作者通过对艺术的理解,把浓烈感情融注在作品中而使读者觉著是淡然地传达出来的。这首小诗浓情淡化,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诗的审美客体仅是慈母为游子缝制征衣所生发的感情;但它唤起的却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