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50字。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复习与演练
广西全州 杨多校
一、考点聚焦
(一)了解文言文诵读时句中停顿的一般规律
(二)掌握给文言文断句的一般方法
(三)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二、复习要点
文言断句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对文言句子能够正确地断句,可以看出同学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考试说明要求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而考生要了解文言文断句的一般方法。
(一)文言断句一般要求注意的方面
1. 通读全句,了解整个句子的大致意思,可按内容或结构为界从中分开。
2. 要正确理解词义,注意语序,切记不要仅凭现代汉语的习惯理解文言文。
3. 利用多数文言文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句,文言文中使用对比,对偶、排比等修辞的句子,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和结构,可据此推断。
4. 利用“问”“对”“曰”“云”“道”等表示对话标志的字,推断出对话部分。
5. 利用虚词断句。如“盖”“夫”做发语词,常在句首;介词“于”“以”和连词“而”“则”一般在句子中间;“也”“焉”“矣”“哉”“乎”一般在句子未尾。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考查文言诵读一般只要求划停顿,不要求标出具体标点,降低了这一考点的难度。
(二)文言文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准确无误,要注重文中关键性词语的准确翻译,整个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中考应试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古代帝王的称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都可以在原文中直接保留而不必译出。如“庐陵欧阳修也”中“庐陵”“欧阳修”均不用再翻译。
2. 补充。古汉语中大多是单音节词,翻译要把那些单音节的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古代汉语比较简练,省略某些句子或内容,在翻译时,就应当根据现代汉语内容的需要,作必要补充,这样才能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如“黑质而白章”译为“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
3. 调换。文言句子中有通假字的翻译时均要将通假字调换为本字。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被”就要调换成“披”,作“穿”理解。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翻译为“身居高高的庙堂上,就为百姓担忧;栖身偏远的江湖边,就为君主担忧”,“高”与“庙堂”,“远”与“江湖”位置均前后对调。
4. 删除。就是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有些文言虚词,只有语法作用,或只表示一定的语气,现代汉语中无相应的词对译,可以不翻译。如“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之”只是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就可以不翻译出来。
翻译的原则:
1. 信。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原文信息。
2. 达。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没有令人费解的语句。
3. 雅。译文要尽量优美一些,能体现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语法特点。
总之,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要做到准确、通顺。准确,就是要尽量符合原文意思,不能随便增加或减少内容;通顺,就是译后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前后意思要连贯、通畅,不可令人费解。
三、例题评点
【例1】划分下边句子朗读的节奏,每个分句只划一处(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