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70字。
《富春江上》教案
教学目标:
1、根据“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解课文的“形”,并领悟蕴涵于中的“神”,体会散文“形”与“神”的辨证关系。
2、领会并学习课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
3、培养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领会并学习课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
2、理解文中“形”与“神”的关系,品味文中的精彩之笔,理解关键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唐代韦庄说:“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元代诗人李桓也称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二、作者简介
季羡林,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主要著作有《1957—1959印度民族起义》、《天竺心影》、《牛棚杂记》、散文《月是故乡明》、译品《大唐西域记今译》、《季羡林散文集》等。

三、文本研习
(一)注音
青螺(luó)水声淙淙(cóng)消逝(shì)角逐(jué)鏖兵(áo)刹车(shā)
古刹(chà)戛然而止(jiá)沮丧(jǚ)镌刻(juān)鹳山(guàn)潋滟(liàn yàn)
(二)解释
浩渺:广阔无边。
烟雨迷蒙:像烟雾那样的细雨,迷茫,广阔而看不清。
淙淙:流水的声音;嘁嘁喳喳声。
探究:探索研究。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构筑得交错而致密,今亦指人之间算计与争斗。
角逐:较量;争逐。
四、赏析富春江之美
(一)按作者行踪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由欣赏诗句的意境引出对诗句所描绘美景的赞美。
圣果寺    (释处默)
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古木丛青蔼,遥天浸白波。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平阔的江面、隔岸的青山。
意境——美景:“极目一望,江水平阔,浩渺如海;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此句是全文的文烟。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10段)由眼前的景色明丽、秀色天成的富春江胜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抒发了幸福之感,骄傲之感。
按照作者的行踪,本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2~6自然段)乘船畅游富春江。
第2自然段:着力描绘水中、岸边的画面。
第3自然段: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相关的历史和人物,引起了“人世变幻,今古皆然”的慨叹,写出了青山绿水永在的不争事实。
第4自然段:由联想转到回想诗僧苏曼殊“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的吟咏。
第5自然段:从“心头幻象”回到眼前“江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