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0张。有教案,约3490个字。
风筝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积累字词,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②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感悟文章。
③情感与态度: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二、教学重点
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②理解作者寄寓在“风筝”中的深刻思想。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
A、学生:
①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②反复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意。
B、教师
①教师应多准备资料,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②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3:00)
①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放幻灯>
②这些风筝美丽吗?(美丽)因为它凝聚着设计者的心血、汗水和聪明才智;
放风筝好玩吗?(好玩)这是一项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放风筝时,我们可以/上观白云朵朵;下览绿草如茵,尽情地感受春的气息,这是何等惬意之事。
③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文章就叫——《风筝》(放幻灯)
④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作品。(放幻灯:鲁迅先生简介)
⑤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和兄弟周建人之间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风筝》就像一曲亲情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
⑥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默读要求:①勾画出较难的字词和较难理解的语句;②思考: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括叙述一下。(时间:4分钟。)
2、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①学生默读全文(4:00)
②检查预习情况(字词)。(2:00)
③请看大屏幕,有几个小孩在春日融融中放飞风筝。请同学们思考: 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括叙述一下。
⑤生回答。(放幻灯)
(“我”少年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后来懂得了新道理,觉悟到这是精神的虐杀而心情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