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00字,适合高考第一轮复习,有针对性。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具体考查内容;
2、掌握解答诗歌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一、考点诠释
1、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E级,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象、自然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高考重点考查自然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2、明确几个概念。物象即指自然景物形象,诗歌中具体的自然景物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主观感情,就成了一种具有特定意味的形象,这种含有特定意味的艺术形象,就是意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连叠用九个意象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土的彷徨悲苦的情怀,那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等意象,都传递着作者的羁旅愁思。“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杨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这些最能触动人离愁的意象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感伤离别的悲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几个意象刻画了击退金兵的情景,在表明南宋人民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收复中原之志。意境见《三维设计》214页。人物形象包括客体的人物形象和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往往是诗人自己)。
二、典例探究
1、抓物象的特点,分析诗人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抓住试题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所在、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题干,找到切入点。
“次”:驻扎,停泊。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
(2)挖掘意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意象中的思想感情。
“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洛阳故里,思念亲人的感情。
2、抓意象,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如: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分析: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