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095字。
邢小雷高考满分作文常见结构详解精练(之一)
横列式结构
山西阳城一中 邢小雷
1、横列式分层论证结构(议论文)
横列式论证结构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结构形式,其特点是层次分明,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中心论点。这种结构一般包含三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要紧扣中心论点。分论点要简洁、鲜明、突出。可将三个分论点锤炼成一个排比句。或者文章的主体由几个并列的论据组成,对论点进行立体式反复论证。
也就是说大体有两种情况:1、分解论点,分论点平行,构成并列。2、论据并列。
A、分解论点式:
每段开头以分论点起笔,加强点题,反复点题,升华主旨。
例1:《说谦虚》 吴晗
引论:总述“谦受益,满招损”
本论:由三个分论点组成“并列式”结构
分论一: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分论二:认识并不一帆风顺
分论三:认识永无止境
结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例2: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一生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请用并列式结构写一篇议论文。(列结构提纲)
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分论点:一、理想是奋斗的起点。
二、理想是奋斗的目标。
三、理想是奋斗的动力。
升华: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首先树立崇高的理想。
文章结构:
引论:在引述或比兴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 分论点(一)提出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分论点(二)提出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分论点(三)提出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结论:升华主题,或精警语句作结。
横列式高考满分作文:
“?”的联想
“?”像那科学天空的北斗七星,“?”像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更像是人生道路上的方向盘。“?”引导着千千万万的人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不息,为获得答案而冥思苦想。
“?”能引发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身为天主教神职人员的哥白尼对地心说大胆地提出了怀疑,终于成为日心地动学说的创始人,沉重地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统治地位。牛顿由苹果落地而提出疑问,终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更是传为科学史上一段佳话。爱因斯坦在介绍他成功的经验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正是这样大胆质疑,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为什么的精神才使科学有了今天这样的长足发展。
“?”能启发人们对社会、对世界的思考。《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一个小女孩面对“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问题开始了对生命对世界的哲理思考。托马斯·莫尔面对羊吃人的社会现象,思量着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形态,从而为我们描绘了《乌托邦》。马克思更是无数次地问自己:“资本主义制度怎样才能灭亡?”通过对大量工人运动经验的总结,他终于使“一个幽灵在欧洲上空盘旋”。正是一个又一个问号盘旋在哲学家的心中,使人类智慧的花园里百花竞放,争奇斗妍。
“?”引发着人们对人生的无尽思索。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天问》,到称霸中原成为一代豪雄的曹操的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从东坡居士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到张海迪的《生命的追问》,古今中外的人们通过小小的“?”表达了无限的意念、无穷的思绪。
“?”的确是一个神奇的符号,无比智慧的人类发明了它,它又促进了人类智慧的增长。对于“?”的无穷魅力,您是不是也该多问几个问号呢?
(本文作者陈婷,考入武汉大学)
本文思路结构:
“?”的联想
引论:比喻兼排比引论
本论:分论点(一)“?”能引发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