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语言综合运用(二) 表达和修辞

【题型提示】
本专题要求掌握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修辞方法。
语言表达要求简明扼要,合乎汉语习惯和事理逻辑,衔接要自然,文气要流畅,音节要和谐。对语言表达简明的考查,一般是通过修改赘余的、有歧义的语句来进行的。对语言表达连贯的考查题型一般有:填写关联词、选择衔接语句、语句复位、调整语序、划分句群结构等。语言表达得体,要求表达时考虑场合、对象、目的和表达方式等,十分灵活。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常见题型是判断修辞手法运用的正误、优劣,运用修辞手法、仿写、扩写或缩写等。高考修辞,重方法的运用,轻术语的识记,可能单独出题考查,也可能与文学鉴赏、现代文阅读结合起来考查,更多的是与语言连贯和句式变换、仿写等结合起来考查。

【典例解析】
例1 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4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修改为:                                
 
答案 ①成年累月的战事,②动荡不安的政局,③不断衰退的经济,④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⑤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解析 本题反映的是修辞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短语内部的调整,一是短句之间的排序。其中又含有三个因素:1.各短语内部格式应该彼此一致;2.各短语之间的排序要考虑其内容方向的联系;3.短语的排序还应该考虑音节数。以上三个因素,1和3都更反映了汉语语言运用的特点,是我国历来重视的。
言语操作虽然有共同的基本要求,但其运用是灵活多变的。评分标准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以本题为例,各短语全都组成以名词为中心词修饰语在前的样式是常见的,颠倒过来也未尝不可,但“战事的成年累月”不大符合汉语的习惯,顺畅程度要差一点,所以适当减分。如此处理,更能显示考生言语技能水平的差别。为了减少答案的多样性,便于阅卷,所以在题干上添加了不得增减字数的限制。

例2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这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考查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句子衔接方面的能力。能力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