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则材料,22题,约4000字。
古诗词鉴赏练习
西潭中学 古申田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田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渠: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塘中之水。
1、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形象比喻什么? 2、这首说理诗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 南乡子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①这首词要表达的主题是
②前三句所写的景在词中起 的作用。
③“潮退水平春色暮”一句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三)《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应如律,先发望春台。
1、这是一首 诗,首联用 手法,突出了梅花的 性格。
2、第三联对仗工整,从“风”和“禽”的角度, 描写了梅花的风韵和姿色。
3、“一枝”能否改为“数枝”?为什么?
4、诗人早年曾经热中与功名仕进,颇有雄心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义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意愿?
(四)《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 (不超过5个字),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
(不超过5个字)。
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
(五)《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如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