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00字。
探究性写作之我见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曹永斌
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阶段目标提到:一二年级写话,“对写话有兴趣”(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三四年级习作,“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鲜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五六年级习作“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七到九年级“写作感情要真挚”“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写作的要求是:“力求有创意”“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考试说明》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有个性特征”。
我们从小学低年级就锁定“乐学”这一目标,北京景山的宁鸿彬先生对“乐学”的界定是“学习者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心理上具有欢乐感,而无愁苦感;体力上具有轻快感,而无困乏感。”可我们的学生写作却如负重物;我们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作文习惯,可我们的学生有写作习惯的却寥若晨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高考作文分值占语文总分值的40%,达60分甚至70分(上海、福建)之多,被称为语文的“半壁江山”,个别地区中考语文就单考一篇作文,理应十分重视。然而作文教学至今依然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痛,平时学生能对一道数理化题刨根问底,乐此不疲,却对语文练习后的作文题视若无睹,不闻不问。写作文学生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破钢笔杆”,作文收上来,千篇一律,形同克隆,“写作难,难于上青天。”究竟症结何在?
试看我们的写作教学。地点:教室,人均实用占地面积0.5平方“未敢翻身已碰头”;时间:45分钟,刚开头就要考虑结尾,下笔开始“倒计时”;材料:一个作文题或一个话题,没有材料可参考,有材料也没有时间去翻阅;任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教学的封闭性、呆板性可见一斑。画地为牢闭门造车,急功近利限时写作,缺乏材料无米而炊,一厢情愿选材立意,矫揉造作冒假仿真,致使缺少写作后劲。当然,根本的原因还是中、高考指挥棒的效应,“经验”告诉人们,考生作文只要字数够,书写好,自然就会得高分,至少不会分太低。它迫使大家就范于应试教育,误导了作文教学。
要改变现状,必须加强探究性写作教学。具体地说,就是要打破时限,拓展空间,交流情感,创新思维。
打破时限 “千学万学为了升学,千考万考为了高考”,高考语文时间为150分钟,对应于150分的分值,其中作文六十分,高考作文是一定时间单位里的产品,时限为1小时左右,限时作文是测试高中生独立写作能力常用的方式,要求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考生要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