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790字。
第14课 鸿门宴
学案创作:山东省北镇中学 高胜军
自主预习篇
【语文百花苑】
大风歌
刘邦(汉)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赏析>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最终刘邦取得胜利,建立了汉朝。有一次,他回到故乡沛县,在宴会上乘兴高唱了这首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泪下。歌中既表达了她平定天下的喜悦心情,也表达了他愿得猛士守卫四方、永保天下太平的愿望。这首诗击节而歌,豪放粗犷,充满了气势,不愧是汉代的开国君主的作品!
【文本链接】
1.走近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背景资料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基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①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使进入。
②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具”通“俱”,全部。
④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
⑤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蚤”通“早”。
2.古今异义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③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3.词类活用
①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 像翅膀一样
③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 登记在册
④沛公军霸上 名词用作动词 驻扎
⑤范曾数目项王 名词用作动词 用眼示意
⑥道芷阳间行 名词用作动词 取道
⑦刑人如恐不胜 名词用作动词 处罚
⑧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使动用法 使之为王
⑨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 使……活
⑩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动词使动用法 使……跟从,率领
⑾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 交好
4.一词多义
①因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依靠、凭借)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顺着、根据)
不如因而厚遇之 (乘机)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因为、由于)
因合纳斗盆 (于是、就)
②如
闻妻言,如被冰雪 (如同、像)
天时不如地利 (比、及)
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到、往、去)
万事如意 (顺、随)
如其离违,宜别图之 (如果、假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好像)
③举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起、抬起)
举兵伐徐,逐灭之 (发起、发动)
举贤任能 (推荐)
杀人如不能举 (全、尽)
举世无双 (全部、整个)
④谢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道歉)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推辞、谢绝)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辞别)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告诉、劝告)
5.文言句式
①省略句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毋从(汝)俱死也
(汝)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