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4道题,约10660个字。
重庆一中高2008级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2006.1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45分)
一.(24分,共8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苗裔(yī) 箜篌(hóu) 槃(pán)石 拾掇(duō)
B.机杼(zhù) 恶(è)耗 殒(yǔn)身 子衿(qīn)
C.脉脉(mò) 葳蕤(ruí) 踯躅(zhú) 悲怆(chuànɡ)
D.贿赂(luò)铿(kēnɡ)锵 陪衬(chènɡ)掾(chuán)子
2.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_______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
②然而造化又_______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③能够不为势力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_______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④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_______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A.常常 往往 常常 总是 B.常常 往往 总是 始终
C.往往 常常 常常 始终 D.往往 往往 始终 常常
3.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听到战友不幸遇难的消息,他如丧考妣,悲痛万分。
B.这个人很要面子,凡事只要跟他商量商量,他闻过则喜,不然,他会跟你翻脸。
C.他是学雷锋的老模范了,十几年来,光在路边信手拈来的螺丝钉就有三大筐。
D.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途径的却可谓是寥若晨星啊。
4.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
A.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B.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
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
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D.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现
已成为该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5日下午被宣布判处死刑后,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随即发生了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据悉,参加抗议示威活动的当地群众约有二千人左右。
B.我们本着“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宗旨,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中非之间的真挚友谊和团结合作,探讨了新形势下中非合作的共同目标和发展方向,决心进一步发挥中非合作论坛的作用。
C.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D.曹丕与曹植本是亲兄弟,然而由于争权夺势,曹丕不是也竟然依仗权势,威
逼曹植,要他在七步之内吟成一首诗,否则便“决不姑恕”。
6.下列各选项中对文学常识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南宋吉水人,著名的文学家,史
学家,著有《欧阳文忠公集》,编写《新五代史》,和宋祁一起编写《新唐书》,
这两本史书都被后人纳入“二十四史”。《伶官传》就是选自他的史书《新唐书》。
B.曹操,字孟德,即魏武帝,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以曹氏父子为
代表的三国诗人,亲身经历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充满了
对这一动乱社会的反思,对建立社会的憧憬和热情,形成“慷慨而多气”的风
格,后世文人称之为“建安风骨”,他的《短歌行》同样表现这样的风格。
C.《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的《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
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D.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被钟嵘誉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作品是创作于
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 互:交互
盖失强援 盖:大概
B.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其孰能讥之乎? 其:加强反问语气的语助词。
C.故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清清楚楚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
D.后秦击赵者再 再:第二次
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
8.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系燕父子以组。 D.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