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500字。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
学案创作:山东省北镇中学 高胜军
自主预习篇
【语文百花苑】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文本链接】
1.走近作者
《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例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左传》的作者,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但由于文献不足,迄今尚无定论。
2.背景资料
春秋战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群雄争霸。各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的进攻,对内也要维护政权的稳定,这就导致了统治者内部出现了非常残忍的尔虞我诈、互相倾扎的矛盾冲突。我们下面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春秋初期发生在郑国的一个历史事件。
【基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①寤生(寤=啎:逆,倒)
②佗邑是命(佗=他)
③谓之京城大叔(大=太:尊称)
④大都不过叁国之一(叁=三)
⑤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
⑥无庸,将自及(庸=用)
⑦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率)
⑧遂寘姜氏于城颍(寘=置)
⑨永锡尔类(锡=赐)
2.古今异义
请京,使居之(京:地名,今河南荥阳//京城)
可矣,厚将得众(厚:土地广大//薄)
3.词类活用
①故名曰寤生(名:名词做动词,取名)
②今京不度(度:名词做动词,合乎法度)
③隧而相见(隧:名词做动词,挖地道)
4.一词多义
①制 为之请制(名词,地名)
今京不度,非制也(名词,制度)
②庸 无庸,将自及(庸=用)
徒有虚名,乃庸才也(庸:平常,平凡)
③食 公赐之食(名词,食物)
食舍肉(动词,吃饭
5.文言句式
①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有什么满足)
②君子何患焉(宾语前置,患何,担心什么)
【文言文对译】
《左 传》
初②,郑武公③娶于申④,曰武姜⑤。生庄公及共叔段⑥。庄公寤生⑦,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⑧。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⑨,公弗许⑩。
及庄公即位⑾,为之请制⑿。公曰:“制,岩邑⒀也,虢叔死焉⒁,佗邑唯命⒂。”请京⒃,使居之,谓之“京城大⒄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