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七大题,约4860字。
护漕港中学初二语文(上)综合练习一
一、读《七律 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红军不怕远征难_。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的“征难图”?
答: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
3.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抒情七律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近体、旧体诗。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5.诗中“万水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云崖暖、铁索寒、千里雪”都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主要是用来突出红军战士的不畏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6.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革命的信心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阅读《四渡赤水出奇兵》,回答问题。
1.为何词中两次提到“横断山,路难行”?
答:一是歌词创作本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反复咏唱,突出长征之旅的艰难。
2.请你谈谈“军民鱼水一家人”如何理解?答: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军”和“民”的关系,比喻成“鱼”和“水”关系,表明红军部队是人民的部队,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部队,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亲人间的关系。
3.文中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答:“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调虎离山袭金沙”
4、这首诗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所体现的精神是: 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
5.诗中描写红军面临的困难状况是: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敌重兵,压黔境。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1.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1)晏子将使楚 使:出使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谓:对……说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习辞:善于辞令 (4)王曰:“何坐?”坐:犯罪
(5)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到……去 (6)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离开座位
(7)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同“嬉”戏弄(8)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到
2.解释以下虚词意义用法。
(1)楚王闻之 之:代这件事(2)何以也 以:用(5)人楚则盗 则:就
(3)缚者曷为者也 曷:同“何”什么(4)齐人固善盗乎 固:本来
3.翻译以下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两者只是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