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6道题,约5400个字。
2006年秋学期第三次月考
   初一语文试卷   2006-12-18
                  命题人:阜宁县明达中学    张丽华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25题,满分100分(其中试题97分,书写3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班级、学号、姓名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内。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茶峒(dònɡ)    簸箕(qí)      绮户(qí)       锲而不舍(qiē)
B.佞臣(nìnɡ)    静谧(bì)      教诲(huì)      翘首以待(qiào) 
C.童稚(zhì)     灼热(zhuó)       蓓姬(jī)         咬文嚼字(jiáo)
D.跻身(jī)      浩淼(miǎo)    湍急(duān)     琼楼玉宇(qió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手脚伶俐       忙无涯际     赫赫英名      温故知新
B.窃窃私语       相题并论      出谋划策        谈笑风声
C.陈词滥调       心不在焉      鸡毛蒜皮        不言而喻
D.根深底固       呼朋引伴      指手划脚        自鸣得意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人民的利益,面对大火,他们奋不顾身忘乎所以地救火,直到把火扑灭为止。
B.台风来临之际,大雨如注,涕泗横流,不多久,山洪从谷口奔腾而出。
C.他主动帮助同学学习,还带病参加集体活动,这种行为实在是可歌可泣。
D.王老师已经是很有学问的人,但也仍然不耻下问,虚心向一切人学习,这一点尤其令人钦佩。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B.大多发明家都善于从细小、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
C.我们必须随时纠正和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D.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水浒》、《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 
5、下列说法有误一项是(    )
A、郦道元的《水经》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它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B、《春》这篇散文中,作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去感知春天,敏锐地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特点,从而把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描写得细腻精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C、《郑人买履》的作者韩非,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我们学过的《济南的冬天》,就是他写的一篇散文。
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厌(讨厌)   贻以金钗(赠给)    患其塔动(担心)
B.悉为两段(熟悉)   不亦惑乎(糊涂)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
C.海纳百川(河流)   春华秋实(结果实)      项为之强(同“僵”,僵硬)
D.晴初霜旦(早晨)   锲而不舍(雕刻)    匠师如其言(像)
7、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自古/逢秋/悲寂寥                B. 旬日/子方皆尽。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D. 其一犬/坐于前。
二、填空、简答题(共19分)。
8、根据上下句或提示,填写课文原句。(8分)
(1)_________________     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西江月》)
(3)“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4)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5)《水调歌头》中表现作者美好愿望的句子:                ,                 。
(6)秋天总给人凄凉悲伤之感,而刘禹锡的《秋词》最后两句“                     ,
                        ”,表达了高远爽朗的情境,毫无悲秋之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