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00个字。
 长安区师生共用学案九年级语文
课题: 人生       课型:自读        时间;2006年10月
执笔:正月                 审核:语文组
学习目标:
1.培养概括提炼能力,找出文中对人生所设的四个比喻。
2.分析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3.品味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4.练习写作,写出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理解对人生所做的四个比喻,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价值观。
2.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教学难点:
对文中四个比喻及含意深刻的语句的理解。 
学法指导:
  1.读熟课文,整体感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3.运用自主、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交流(甚至争论)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走近勃兰兑斯,请将你查阅的有关作者及其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资料,写在书上。
2.找出自己读不准的字,查字典解决,写在书上;
3.自己不理解的生词,查工具书解决,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4. 朗读课文,在下面的空白处写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和你没有读懂的内容
二、、教学设计
(一) 导入,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1.导入:古往今来,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2. 简介作者: 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3.写作背景: 作者源于直接或间接体验,对人生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述,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