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030个字。
20.香菱学诗·CAI创新教案
从容说课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并苦心写诗的经过。教学本文,力求从内容、写法两方面突破。
    内容上,着重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既要考虑到香菱的“苦志”,也要考虑到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同时也要联系大观园优越宽松的环境。联类引申,联系实际,思考香菱学诗会对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何帮助。体味作者对香菱这一形象倾注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写法上,通过涵泳品味描写香菱的有关语句,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通过揣摩宝钗、宝玉的话,理解侧面烘托的表达效果。
    教学本文,宜采用小说五步阅读法:泛读,整体感知;精读,理解文章内容;赏读,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延读,拓展延伸,开阔视野,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能力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小说五步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了解作者、作品及人物形象;泛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探究香菱学诗成功原因;赏读课文,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技法;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延伸拓展,深层反思。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今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板书文题)    多媒体播放《红楼梦》香菱学诗片断。
    二、资料助读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关于作者
    曹雪芹(约1724~1764),名露,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赋要职,其第一任就是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康熙帝非常信任曹氏父子,他在位期间五次南巡都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到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撷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待到乾隆继位。曹满面春女得赦宥,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家道稍稍复兴。到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