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00字。
言辞朦胧意愈奇
——模糊语的修辞效应谈片
河北魏县第一中学    张晓耕   邮编:056800     
(办)0310—3533323   (手)13082110435
据报载:某地一消费者购物后,中了厂家承诺的“一辆小汽车”的大奖。他欣喜若狂,一阵烦人的审查核对后,厂家拿给他的却只是一辆玩具汽车。由于厂家有对此广告的解释权、裁决权,那位消费者竟无计可施。
由于“小汽车”既可指小轿车,也可指玩具汽车,厂家正是利用了该词表意的模糊性欺骗了消费者。
日常生活中,如果形容一个姑娘美丽活泼,我们往往会用“她美丽得像花一样,整天活蹦乱跳,跑起来像鹿一样快”。“美丽得像花一样”到底是什么样子,“跑起来像鹿一样快”究竟有多快,虽说有点儿模糊,但听话人却完全可以想象出那个姑娘有多美丽,跑起来有多快。“美丽得像花一样”“、“跑起来像鹿一样快”等语句其实也是用了模糊语言。
说话或写文章时,针对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情或观点,往往就用婉转、模糊、宽泛的语言来烘托或暗示,这些在表意上界限不那么明显,所表示的大小、范围、程度、态度等又留有一定余地的语言,在修辞上被称为模糊语言。这种语言表意模棱两可,可以给自己的言谈留有余地,又可巧妙地打破僵局。
康德曾经说过“人类生活中不能没有模糊语言,不可能处处用精确的语言代替模糊语言。”像前面那个例子,如果换成具体的数据,说“姑娘的脸呈椭圆形,长轴长十五厘米,短轴长十厘米,五分之三为粉红色,五分之二为白色,跑百米的成绩是十四秒,”这样说,精确是精确,但却没有丝毫的美感。
看来一定的场合,适当地采用模糊语言还是很必要的。具体来说,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模糊语言可起到如下四方面的作用:
一、扩大信息量,阐释复杂情感
模糊语言能扩大语言内涵,使语言的信息承载量更加丰富。它既可以指“此”,又可以指“彼”,既可以表示“能”,又可以表示“否”,由于其具有模棱两可和多义性的特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以产生微妙的效果,从而阐释出说话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如: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神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那么,也就有地狱了?”“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事……”“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唉唉,见面不见面呢?……”……“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鲁迅《祝福》
“我”在回答祥林嫂有没有魂灵,有没有地狱的问题时,都是先肯定后又否定;在回答死掉的一家人能否见面的问题时,又说“实在,我说不清”。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