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七大题,21小题,约8500字,紧扣高考要求出的一套检测题。
郑州一中2006–2007学年上期中考
07届 (高三) 语文试卷
出题人:丁德华 审核人:郑清河
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答在答案卷上。
第 Ⅰ 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瓶塞 艰涩 瑟缩 色厉内荏 B.马厩 灵柩 臼齿 一蹴而就
C.滞留 投掷 对峙 栉风沐雨 D.休憩 收讫 栖身 锲而不舍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渲染 奥秘 以老卖老 坐收鱼利 B.部署 苦恼 笑容可拘 直接了当
C.精练 国是 合盘托出 计日程功 D.媒体 融洽 再接再励 融汇贯通
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罪犯在作案时不可能不留下明显的蛛丝马迹。
B.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
C.排雷是生死攸关的工作,这个排雷部队已伤亡200多人。
D.一个工作不到半年,就利用职权挪用挥霍公款达950万元之巨的蛀虫,仅被判处无期徒刑,实在是罚不当罪,难平民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年轻有为的高三学子们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对中华民族复兴有着较大贡献的人才。
B. 这家工厂的干部职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经营效益有了极大的改善,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
C. 这个时候,人们已经从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朱自清身上看到了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因此对他的诗作予以热情的评价。
D. 警方已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分析、勘查取证,基本确定犯罪嫌疑人系该公司内部人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里去寻找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一旦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心中必万分痛快,灵魂亦发生剧烈震撼,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于是流连忘返,乐此不疲,如受春风化雨之赐,终获学业大进之益。
这个主张阐发了读书活动中一条基本规律。心理学和接受美学都认为,阅读活动可看成是作者与读者双向交流的心灵对话,是阅读主体为了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的一次精神探险,因而当阅读主体面对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的“自我”,其潜在的精神气质和智慧,就如“电击”一般被唤醒、被激活了。当然,一个人面对一本书,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走来而产生灵魂上全方位的震动和惊喜,或者说一个新的“自我”从“旧我”的躯壳里诞生的情形,一生中难得一遇。这种情形多半发生在某些文学艺术家或人文科学家身上。在其他人那里,则偏重于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