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80个字。
师生共用学案九年级语文
课题:变脸 课型:讲读 时间;2006年12月
执笔:正月 审核:语文组
学习目标:
1. 体会戏剧依靠矛盾冲突构成情节的特点。
2.学习富有特点的戏剧语言,体会富于表现力的人物语言。
3.这段艺术作品中的经历引发人的思考。
教学重点:学习富有特点的戏剧语言,体会富于表现力的人物语言。
教学难点:
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采用略读——精读——审读的方法,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利用文中关键字词寻找对理解文意有帮助的相关准确信息点。
2.探究学习。讨论探究戏剧的修辞方法、语言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关注剧中涉及的相关传统文化、社会伦理等方面的问题。
3.启发思考感悟,鼓励学生在审读剧本之后大胆的推测。
4.尝试表演朗读。尝试运用剧本表演时的语音语味来朗读关键性台词唱词,激发学习兴趣和对川剧的好奇心,为课后学习和终生学习做一点铺垫。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走近作者魏明伦,请将你查阅的有关作者及其这篇戏剧反映的时代背景,搜集有关变脸的知识,写在下面。
(1)魏明伦: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童年失学,九岁唱戏。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著名川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16岁即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脱颖而出,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写作《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合作)、《岁岁重阳》(合作)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连中三元”,剧坛罕见:《易胆大》与《潘金莲》破例双双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再获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剧英译本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学报发表,后收入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
(2)时代背景 :
川剧剧本《变脸》是作者于1997年,根据他先前创作的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改编而成的。故事的时代背景是我国上世纪20年代,人物活动的地点是当时的川江沿岸一带。剧本写的是:流浪女孩狗娃被人贩子装扮成男孩,被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水上漂买下,收为自己的孙子,二人之间,就此发生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命运纠葛。剧本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思想,着重表现了狗娃作为一个流浪女孩的人生遭遇,塑造了不是男孩却胜过男孩的狗娃形象,同时也刻画了心地善良而命运不幸的老艺人水上漂的形象,反映了民间艺人的苦难命运,以及官场腐败、军阀横行、匪盗为患、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旧时代的生活图景,以及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