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2006.12.30 说明: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选择题请按题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按题号在指定的答题区域作答。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3分)
(一)古诗文默写(5分)
1.补写下列古诗文中的空白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
(杜牧《阿房宫赋》)
(2)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 (苏轼《赤壁赋》)
(3) ,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二)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一首绝句,回答2-3题。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2.对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点明题意,“惆怅”二字起笔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人印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
B.第二句语意一转,一时竞相盛开的牡丹花到晚上只剩下最后两枝,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C.第三句语气又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应”字说明只是诗人的忧虑。
D.末句是说,夜里起来把火看花,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
3.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但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说说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分)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杜牧《阿房宫赋》两段文字,完成第4、5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3分)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5.古人评价本文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你认为杜牧的“未尽之意”是什么?(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7分)
李愬谋袭蔡州。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李祐言于
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愬然之。命李
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个人殿其后。行六十里,
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据其栅。命士少休,食干糌(bèi干粮),整羁(马笼头)靮(dí马缰绳)。留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