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6800字。
《德兴天下》解说词
        张晓耕 整理
编者按:由海南省委宣传部和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和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历经3年精心打造的的八集道德教育专题片《德行天下》,近期在中央电视台和海南电视台播出,获得众多好评。本站转载于此,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从中获得教益。
解说词(一):再塑龙魂
雄伟壮丽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横亘绵延一万余里,像一条阅尽沧桑的巨龙,蜿蜒于苍茫大地之上,吟唱着中华民族的过去、今天与未来。 
  无数的人们从长城脚下匆匆走过,奔向四面八方;无数男女老少黑头发、黄皮肤的身影,在历史的时空中从龙的土地上延伸。他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系何方,都是龙的一脉血肉,都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龙,中华民族的图腾,炎黄子孙的象征,是从历史的吟唱之中,一唱三叹繁衍发展而形成的。 
  这是被称为“人文初祖”的伏羲氏。据传,伏羲氏人首蛇身。蛇是他所率领的部族的图腾,也成为龙最初的主体。 
  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华夏部落最初的图腾是蛇,与伏羲氏人首蛇身相吻合。凭借当时的文明,华夏部落不断发展壮大,融合接纳了周围的其它部落,同时,也把每个部落图腾的一部分,附加在蛇的身上。当中原各部落形成统一体的时候,一个新的图腾形象———龙,在历史的风云之中逐渐形成了。让我们看看龙的各组成部份:蛇身、鹿角、兔目、牛耳、鳄唇、蟒鳞、鹰爪、鲤须、麒尾……凝聚成了这独特神奇的图腾。 
  传说中的龙,能大能小,能长能短,能幽能明,能屈能伸;上可直入九霄,下可深潜碧海;呼风唤雨,行于海陆空三界之中,长吟短啸,声震九霄云天之外;有不可战胜之威猛,有抑恶避邪之吉瑞。 
  据专家考证,龙的形象出现,已有八千余年的历史。 
  今天,当我们倘佯于九龙壁前,伫立于太和殿中,漫步于紫禁城内,我们身心都沉浸在龙的世界之中。 
  八千年的漫长岁月,龙的形象遍布于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龙的精神也根植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它犹如一条不竭的江河之水,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吟唱着古老华夏的灿烂文明,汇入到人类文明的沧海之中。 
  龙形,是炎黄子孙亘古不衰的民族象征。 
  龙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凝聚。 
  追寻龙的历史,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和谐一致、宽广能容、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 
  追寻龙的足迹,我们看到了一个“和”字所展现出的风采。 
  儒家经典《中庸》说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协和思想,源于宇宙自然和谐的法则。大千宇宙是和谐的,我们居住的地球环境是和谐的。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该效法自然,遵循天道,也要达到和谐的生活状态。 
  “和”的精神反映到政治上,就是和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