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36张。有较为详尽的教案约2670个字。学案约2700个字。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盐城市亭湖区永丰初中 查益鸿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2、自然的联想、丰富的想像。
3、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谐美。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幻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作者简介(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 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1、熟悉诗歌,指导朗读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三、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解读全诗。
(一)讨论学习第一节诗
1. 教师范读第一节。
讨论:第一节诗中的街灯与明星有什么相似之处?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 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书,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
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诗,寻找语感)
——“好像”后加一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天上的街市》学案
盐城市亭湖区永丰初中 查益鸿
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从小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年赴日留学,接触了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19~1920年之间,完成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以后成立了“创造社”,从事新文学运动,参加了革命。解放后,担任了文化领域的领导工作。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恢复》等。
了解背景:
十九世纪末二十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时代尚未来临,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他们豢养的各派军阀窒息着。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篇烂漫气息浓郁的《天上的街市》。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缈 ( )闲游( )隔 ( )甚 ( ) 灯笼( )
2、本诗作者________,________省________县人,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在文学方面有诗集________,话剧________等,《天上的街市》通过____________,表现作者对__________的痛恨,对_______________的向往,激发人们______________。
3、文中“浅浅的天河”指的是 。相传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是每年农历 月初 ,并由此形成了 节。
4、请找出本首诗歌所用的韵脚,并说这首在韵脚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各句是联想还是想像,并简单叙述理由。
(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2)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3)站在这尊雄伟的雕像前,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两千多年前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项羽。
课堂讨论:
1、第一节诗中的街灯与明星有什么相似之处?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
2、诵读第2、3、4节诗,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
①想像一下“那缥缈的空中”是什么样的? “美丽的街市”是什么样的? “世上没有的珍奇”又是什么样的?
②想像一下“浅浅的天河”是什么样的?牛郎和织女骑着牛儿来往的情景又是怎样的?
3、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