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以点带面对课文进行全面的讲解和剖析,渗透新课标理念,注重探究性学习。图片色彩斑澜,渲染战争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附带教案。1. 认知目标
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
2. 技能目标
学习本文的结构艺术和叙述写人的写法,了解司马光及其史学著作
3. 情感目标
感受这个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胜负的道理
一、解题:本文选自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五。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王苻与东晋之间的一场大战,以兵少的东晋打败十倍于己的前秦而告结束。这次战争,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被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二、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待讲知谏院。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今西安市)。第二年退居洛阳,花费19年时间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1085)哲宗即位,召他主持国事,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相8个朋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三、《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共1362年。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