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90个字。
那 树·教学设计(含课堂实录)
教学依据
《那树》是一篇文质兼美、意蕴含蓄而深刻的散文。它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的深厚感情和对它最终被伐的深切痛惜,表达了对都市文明发展利弊的深层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慨和忧虑。作者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客观地叙述大树的故事,用词达意尽量节制而含蓄,意味深长。读者稍加品味,便可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其思路和写法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有关大树之事可述者甚多,文章仅述大树有益于人类的情况和被人类所伐倒的情况,从矛盾对立的两方面写,意蕴深刻;其二,按时间叙述,越是久远的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详细;其三,将大树的具体形象描写放在文章较前的位置,意在先给读者一个鲜明的、整体的印象;中间穿插一些传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趣味性;文章三个层次的分段,具有较为明显的语言标志,即第二部分开头有一“但是”转折,表明另一种相反或矛盾对立的情况将要讲述,由大树的一种生活状况自然地过渡到另一种生活状况,第三个层次开头说:“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表明某一具体事件将要讲述,由写人类文明发展、写大树的自然生活自然地过渡到摹写大树被伐的惨剧;其四,文章最后写道:“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以叙述结尾,不作议论,但却隐隐地透出一种悲哀、幽怨和愤恨的情绪。总之,文章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是因为大
课堂实录
师生活动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人与自然既是一对矛盾的主体,又是一对需要和谐发展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危及到自然生态的平衡,而自然生态的美好和谐又是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基础。那么在同学们的印象中,有没有为了人类的发展而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呢?有没有因为保护自然环境而延缓某方面事业发展的事例呢?
导入拉近了同学与文章、与作者的距离,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生1:有。我生活在枝城,那里有密集的工业区,空气质量很差,街边的树已死了十之六七,现在,大量的居民开始迁往陆城。
师:真是够可怕的!为了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你能给有关部门写一封信吗?
生1:我已经在今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写过了。
师:你的行为让教师敬佩,你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好学生。
生2:为了改善居住环境,陆城在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和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的同时,非常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自然环境的美化、绿化、净化工作,使宜都市被评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